慢阻肺病人吸入治疗相关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慢阻肺最重要的药物。该药可以使气道放松以保持畅通。长期规律使用,可以预防或减少症状并在急性发作期间缓解症状。有时会将吸入糖皮质激素与这些药物结合使用,以减轻肺部炎症。吸入疗法是将气雾或干粉状药物,通过吸入装置经患者的口或口鼻吸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慢阻肺的长期治疗首选吸入疗法。与口服和静脉输注等给药方式相比,吸入给药后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和肺部,具有起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全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目前常用的吸入装置包括加压定量吸入剂(pMDI)、干粉吸入剂(DPI)、软雾吸入剂(SMI)及雾化器等。相较于雾化吸入,手持定量吸入器(包括pMDI、DPI和SMI)操作便捷、吸入时间短、药物外溢少。吸入装置的选择及其正确使用是吸入疗法的基础。
怎么选择吸入装置?
吸入装置的选择不是随意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吸入装置使用。吸气流速是选择吸入装置的前提条件。雾化器吸入治疗以低速输送一定剂量的雾化药物,其优点在于不需要病人更多的吸气配合,吸气流速不影响其输送药物的能力,病人只要平静呼吸就可以。由于pMDI、DPI 和 SMI输出药物的原理及装置内部阻力不同,对吸气流速和相应的吸入动作有所差异。pMDI和SMI要求最小吸气流速10升/分钟,最佳吸气流速30升/分钟;而DPI要求最小吸气流速20~50升/分钟,最佳吸气流速30~60升/分钟。吸气流速评估有助于慢阻肺病人选择合适的吸入治疗。此外,pMDI和SMI要求吸入动作与驱动动作相配合,强调手与呼吸的同步协调。pMDI携带方便,给药迅速,大都药物起效快。吸气流速低于30升/分钟,或手与呼吸的同步协调不好,则需要考虑pMDI与带阀的储雾罐一起使。此外,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吸气流速降低,稳定期使用的DPI可能并适合在急性加重期间使用,需要雾化器治疗。
吸入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慢阻肺病人在吸入治疗前需要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何种吸入装置,不同的吸入装置在药物准备、吸药过程及清洁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1)药物准备
首先检查药物是否在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过期药物对于对治疗疾病无效,甚至有害。其次,需要关注药物的剩余剂量,当药物用尽后需及时更换新的药物,避免无药空吸。此外,还需要检查装置,特别是吸嘴部位是否干燥、洁净。用药前,pMDI需要用力摇匀;吸乐、比斯海乐需要打开装置,装入药物胶囊后用力按下穿刺按钮刺穿胶囊;都保、准纳器、易纳器用药前需要装填1次用药剂量;雾化前需要将雾化吸入制剂加入雾化器(现配现用,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不可混合使用)。
(2)吸药过程
吸药过程分吸入前、吸入中和吸入后。吸入前,缓慢地深呼气,尽可能充分的呼气,以便吸入时获得最大的吸气容积。不同的装置对吸入时的技巧要求不同。DPI需要快速用力深吸气。pMDI、pMDI+储物罐及SMI需要驱动吸入器,并缓慢尽可能长时间深吸气。在停止吸气后,将吸嘴移开嘴唇,尽可能地摒气10秒,再慢慢地呼气,从而使药物能充分地分布和沉积在肺部。DPI装置吸入后检测是否有药粉残留;如有必要,可在几分钟后重复吸药一次。雾化吸入需要病人尽量采用嘴吸气鼻呼气的方式缓慢深呼吸。吸入用药不能完全进入肺部,会有部分药物残留在口腔和咽喉部,可能会导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甚至继发真菌感染。吸入治疗后使用清水充分含漱清喉,随即吐出,切记勿吞饮。对于无法进行漱口的患者,可用棉签或棉球清洁口腔。
3、吸入装置的存放及清洁
手持定量吸入器吸入后,用纸巾将吸嘴擦拭干净后,关闭装置,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吸入装置专人专用,避免混用。药物和吸入器可以分离的,单独对吸入器进行清洗;药物和吸入器不能分离的,不得清洗。pMDI每周清洁一次吸入器,以免药物淤积而堵塞吸嘴。清洁前将喷雾罐取出,不得清洗或弄湿喷雾罐;取下吸嘴盖,将吸入器冲洗干净;待吸入器干燥后再重新装上药瓶;超过1周未使用,或每次清洁吸入器后,需先向空气中喷2次以重新预充吸入器。吸乐和比斯海乐要每个月清洁一次,将防尘帽、吸嘴、基托全部打开,用水淋洗干净,敞开晾干24小时。至于雾化器,每次雾化结束后需彻底清洗雾化器、干燥保存、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