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老不好?小心是肺结核在作祟!
咳嗽,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症状了。感冒、支气管炎、咽炎…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咳嗽。但如果咳嗽持续不断,超过两周仍不见好转,可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肺结核在作祟!
肺结核和普通感冒咳嗽,到底有啥不一样?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它与普通感冒咳嗽最大的区别在于:
病因不同: 普通感冒咳嗽多由病毒引起,而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病程不同: 普通感冒咳嗽一般持续1-2周,而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往往持续2周以上,甚至更长。
症状不同: 除了咳嗽,肺结核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痰中带血等。
哪些人更容易得肺结核?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
虽然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菌,但以下人群感染风险更高,需要格外注意: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如果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有密切接触,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免疫力低下人群: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 HIV病毒会严重破坏免疫系统,使人体更容易感染结核菌并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器官移植患者: 为防止移植器官排斥,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也容易感染结核菌。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结核菌,且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治疗难度也更大。
长期吸烟、酗酒者: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肺部的防御功能,酒精则会影响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
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者: 居住在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空气中的结核菌浓度较高,更容易吸入含有结核菌的飞沫。
营养不良者: 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降低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感染结核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尘肺患者: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容易继发结核感染。
流动人口和无家可归者: 这部分人群往往生活条件较差,医疗资源匮乏,容易感染结核菌。
肺结核的“蛛丝马迹”:这些症状要留意!
除了持续咳嗽,肺结核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咳嗽、咳痰: 咳嗽持续超过2周,痰液增多,可能呈白色黏液状、黄色脓性,甚至痰中带血丝或血块。
午后低热: 下午或傍晚出现低热,体温通常在37.5℃-38℃之间,可能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
盗汗: 夜间或凌晨出现大量出汗,醒来时发现衣服和床单都被汗湿透了,但白天却无汗。
乏力、消瘦: 容易疲劳,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体重逐渐下降,即使饮食正常也无法改善。
胸痛: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胸痛,一般为隐痛或钝痛,位置不固定,可能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
呼吸困难: 严重时,由于肺部病变严重,气体交换受阻,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
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症状。
发现“蛛丝马迹”,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并伴有其他不适,请不要掉以轻心,建议及时就医,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或结核病专科进行检查。
肺结核可以治好吗?治疗过程是怎样的?
肺结核是可以治好的!目前,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结核药物,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
早期: 尽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肺部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传染性。
联合: 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适量: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规律: 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全程: 疗程较长,一般为6-9个月,甚至更长,需要坚持完成整个疗程,才能彻底杀灭结核菌,防止复发。
特别提醒:
咳嗽老不好,别硬扛!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守护大家的健康。肺结核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战胜疾病,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