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癌症筛查很重要!提高早期癌症治愈率
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癌症不等于绝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有效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实现治愈。而实现这“三分之一”治愈可能的关键钥匙,正是定期癌症筛查。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肿瘤内科医师,现为大家揭开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分享科学、实用的癌症筛查知识。
一、早期癌症为何治愈率高?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再到形成可见的肿瘤,最后发生转移,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在早期阶段,肿瘤细胞数量少、仅局限在原发部位,没有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此时,通过手术切除等相对简单的治疗手段,就可以将肿瘤细胞彻底清除,达到根治的效果。
以常见的结直肠癌为例,早期结直肠癌(原位癌阶段)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而晚期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不足10%。乳腺癌、肺癌等常见癌症也呈现类似的规律,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差距巨大。这就好比扑灭小火苗远比扑灭熊熊大火容易得多,定期筛查就是为了及时发现这微弱的“火苗”。
二、定期筛查:早期发现癌症的“火眼金睛”
很多人认为,没有不舒服就不需要做癌症筛查,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早期癌症大多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疼痛、消瘦、肿块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定期筛查能够在无症状阶段,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发现身体潜在的病变。
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癌症的科学筛查手段:
肺癌:对于年龄≥50岁,且吸烟≥20包/年(如每天吸1包烟,吸烟20年;或每天吸2包烟,吸烟10年),或戒烟时间<15年的人群,推荐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高,能发现直径5毫米左右的微小病灶,比传统X光胸片更早发现肺癌。
乳腺癌:40-45岁女性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45-69岁女性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联合乳腺超声检查。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超声检查能更好地发现病变。
结直肠癌:从50岁开始,推荐每年进行1次便潜血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肠镜是发现结直肠病变的“金标准”,不仅能直观观察肠道情况,还能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同时可以切除肠道息肉,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胃癌: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肝癌: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从35岁起,每6个月进行1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这两种检查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三、哪些人更需要重视癌症筛查?
除了上述根据不同癌症制定的筛查年龄和条件,还有一些人群属于癌症高危人群,更应重视定期筛查:
有癌症家族史:某些癌症具有遗传倾向,如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癌症患者,自身患癌风险会显著增加,应提前进行针对性筛查。
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酗酒,经常食用腌制、烧烤、霉变食物,缺乏运动,过度肥胖等人群,患癌风险高于普通人,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筛查。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从事化工、皮革、石棉等行业,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或因工作、生活环境长期暴露在辐射、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也需加强癌症筛查。
四、癌症筛查常见误区
一次筛查就够了:癌症的发生是动态过程,一次筛查结果正常不代表以后不会患癌,需要定期进行筛查。比如,低风险人群肠镜检查间隔可以是5-10年,但每年的便潜血检查仍不能忽视。
筛查项目越多越好:癌症筛查应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盲目增加不必要的检查,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辐射等伤害。
认为筛查会很痛苦: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现在很多癌症筛查方法痛苦小、创伤小。比如便潜血检查,只需留取粪便样本;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只需短暂屏住呼吸,和普通CT检查感受相似。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定期筛查就是我们预防和战胜癌症的有力武器。希望大家重视癌症筛查,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