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糖友必知: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全解析

糖友必知: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全解析

洪义伟 普宁市池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07月02日 11页 2672 海报 复制链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需准确了解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是关键。它帮助我们了解血糖控制、胰岛功能及并发症风险。现在,让我们探索糖尿病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和意义。

一、血糖检测: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最基础、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值是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测量的,显示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值为3.9~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表示糖尿病前期,需调整生活方式。

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后2小时测量血糖,反映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若≥11.1mmol/L并伴有症状,可诊断糖尿病;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属糖尿病前期。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值,不受饮食和时间限制。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糖耐量(OGTT)试验:当血糖值难以诊断时,进行OGTT试验。患者需空腹抽血,然后喝下含75克葡萄糖的溶液,分别在0.5、1、2、3小时后测血糖。正常情况下,服糖后0.5~1小时血糖达到高峰,但应<11.1mmol/L,2小时<7.8mmol/L,3小时恢复空腹水平。若2小时血糖≥11.1mmol/L,即使空腹和随机血糖未达标准,也可确诊糖尿病。

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自我监测也十分关键,通过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患者可以直观了解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的 “长期晴雨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其水平反映了过去 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饮食、运动和临时血糖波动的影响。正常范围为4%~6%。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一般建议将 HbA1c 控制在7%以下,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果 HbA1c 高于目标值,说明过去一段时间血糖控制不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或调整胰岛素用量等。

三、胰岛功能检测:了解胰岛素 “工厂” 的运作状态

胰岛功能检测主要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 C 肽释放试验,它们可以帮助了解胰岛 β 细胞的分泌功能,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于0、30、60、120、180分钟采血测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在30~60分钟达到高峰,为基值5-10倍,180分钟时恢复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高峰可能延迟,晚期可能分泌不足。

C肽释放试验:C肽与胰岛素等摩尔分泌,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干扰,更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方法和时间点同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情况下,C肽在口服葡萄糖后30~60分钟升高至基值5-6倍,180分钟时降至空腹水平1.5-2倍。

四、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发症风险的 “预警器”

尿糖:通常尿液不含葡萄糖,尿糖阴性。血糖过高时,尿液出现葡萄糖。尿糖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或评估血糖控制,但可作为初步筛查和监测参考。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评估的关键指标。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排泄率30 - 300mg/24h为微量白蛋白尿,提示早期肾病,需干预治疗;>300mg/24h为临床蛋白尿期,肾脏损伤加剧。

五、其他相关检测:全面评估病情

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检测外,还应定期检查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血脂异常可能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需关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肝肾功能检测有助于评估药物影响和糖尿病相关损害。电解质检测用于识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紊乱。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是医生的“眼睛”,能全面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才能有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尿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