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透析通路如何护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透析通路如何护

张杰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2025年08月20日 10页 1479 海报 复制链接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透析通路就像一条维系生命的“高速通道”,负责将血液引出体外净化后再输回体内。它不是普通血管,而是真正的“生命线”。一旦通路出现堵塞、感染等问题,透析将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危及生命。遗憾的是,不少患者和家属对通路认识不足,忽视了日常保护,常因通路并发症导致治疗中断甚至住院。本文将带你了解透析通路的基本类型、常见风险及科学护理方法,帮助守护这条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

 一、透析通路是什么:为血液开辟专属“高速公路”

透析通路是为血液透析专门建立的“进出通道”,帮助血液在体外顺利完成净化。由于普通血管无法承受高频、大流量的透析需求,因此需建立专用通路。常见通路有三种:

1. 动静脉内瘘:最常用也最理想,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静脉连接,使血管变粗、血流增强,适合长期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

2. 人工血管:适用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植入一段人工材料连接动静脉,使用方便但更易堵塞或感染。

3. 中心静脉导管:常作为临时通路使用,可立即透析,但感染和堵塞风险高,不适合长期依赖。

无论哪种通路,目的都是保障透析安全顺利。而通路一旦建立,日常护理就至关重要。

 二、通路常见问题:这些“求救信号”不能忽视

1. 通路堵塞是最常见的通路问题之一,通常由血栓形成、内膜增生或血管狭窄引起。早期信号包括穿刺时回血不畅、透析机频繁报警、震颤变弱或消失,甚至瘘侧手臂发凉、颜色变暗。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完全失去这条通路,重新手术建立新的通路将非常困难。

2. 通路感染尤其常见于使用导管的患者,但人工血管和内瘘穿刺处也可能发生。感染表现包括穿刺口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发热甚至寒战。如果感染控制不及时,可能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某些患者因导管反复感染,不得不更换导管甚至失去透析机会。

3. 穿刺部位出血或形成血肿也不能小视。穿刺后压迫不当、血压过高、血管壁脆弱都可能引发出血。如果局部出现瘀斑、肿块、渗血不止,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使用抗凝药物的人群,更要警惕。

这些信号就像是通路发出的“警报”,告诉我们它正在“生病”。如果能早一点听懂它的“语言”,就能早一点挽救它的功能,避免进入恶性循环。

 三、通路日常维护:护住通路,就是护住希望

透析通路的关键不在于建立,而在于日常细致护理。维护通路不仅靠医护,更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学会保护通路,就是在为透析打好基础,也是在为生命争取时间。

1. 正确使用瘘侧手臂是最基本的要求。瘘侧手臂不得测血压、打针、抽血、搬重物,也不能长时间压迫,例如枕在下方或佩戴过紧的衣物。同时要每天检查瘘口是否有持续的震颤,感受到“嗡嗡”跳动说明血流通畅;如果震颤消失,要立刻就医,不能等待。

2. 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与卫生,预防感染。透析当天,不要提前沾水洗手臂,透析后保持穿刺口干燥清洁。如果发现红肿、渗液、疼痛,说明可能感染,要及时报告护士。使用导管的患者洗澡时要严格包好导管区域,避免受潮,并避免用力拉扯或扭转导管,以防移位或断裂。

3. 定期复查通路功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过彩超等手段,可以判断通路是否通畅,有无狭窄或血栓风险。对于已存在轻度狭窄的内瘘,可通过球囊扩张术(PTA)提前干预,避免发展成完全堵塞。切忌等到完全堵死才处理,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

透析患者常说的一句话是:“路通,人才稳。”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真正的生死经验。保护通路,是每一位患者与透析并肩作战的基本功。它需要你每天多观察一点,多留心一点,多行动一点。

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命脉”,连接着治疗与生活。它建立不易,维护更难,必须用心守护。如果透析是场与命运的长跑,通路就是那条必须畅通的跑道。一旦出问题,治疗就会受阻,甚至前功尽弃。守好通路,就是守住透析的质量和生命的希望。请从现在开始,重视通路、规范护理、定期检查,让这条“生命线”陪你走得更远、更稳。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血液透析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