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丙肝:别让“肝功能正常”掩盖了肝硬化的风险

丙肝:别让“肝功能正常”掩盖了肝硬化的风险

蒙梦兰 贵港市人民医院
2025年06月25日 15页 2527 海报 复制链接

在肝炎门诊中,我经常问患者为什么发现丙肝那么多年,都不来治疗。患者经常回答是检查肝功能正常,感觉身体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不用治疗。其实丙肝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治疗,这是一个普遍而错误的认知。实际上,丙肝感染后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肝脏不受损伤。丙肝病毒,它其实就像个“沉默的刺客”,早期几乎不引起肝功能异常,却在悄悄破坏肝脏,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今天,我就从感染风险、肝功能正常为何要治疗、治愈后复查必要性三个方面,和大家聊聊丙肝防治的关键问题。

一、丙肝是如何传染的?

1.血液传播:

30多年前感染丙肝的患者一般为卖血及输血感染,也是目前现有丙肝患者感染的最主要感染途径。除了卖血及输血,以下4个途径也可能通过接触血液而传染丙肝,本质也是血液传播:

1)非正规医疗操作: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只要皮肤黏膜有破损,接触到病毒就可能感染。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纹身、拔牙、针灸等有创操作,有可能因为消毒不严格而导致丙肝病毒传播。

2)共用个人用品:剃须刀、牙刷别“共用”

丙肝病毒在体外可存活12小时以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会增加感染风险。特别是皮肤有破损时,哪怕微量血液污染,也可能造成感染。

3)注射吸毒:注射吸毒因为公用注射器,导致丙肝病毒传播。

4)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在手术、抽血时若被丙肝阳性患者的针头刺伤,感染风险约0.5%-1%。

5)接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

2.性接触传播:多性伴侣者风险升高

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特别是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更是高危人群。

3.母婴传播:

母亲若丙肝病毒RNA阳性,在孕期及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及新生儿。若同时合并HIV感染,风险可升至20%。

特别提醒: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所以与丙肝患者的普通接触并无许担心传染。

二、肝功能正常也要治?丙肝的“沉默性”比你想的更危险

“医生,我肝功能化验单上各项指标都正常,不用吃药吧?”这是丙肝患者最常见的误区。事实上,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肝功能正常≠肝脏健康。只要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均需抗丙肝病毒治疗。

1.丙肝病毒的“stealth特性”:悄悄破坏肝脏,不“喊疼”

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不像乙肝病毒那样引发剧烈免疫反应,进展较为缓慢,肝功能往往正常或轻度异常,但常年累月的缓慢进展,经过20年、30年,可能就悄无声息地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肝功能正常时治疗,治愈率更高、花钱更少

丙肝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丙肝患者,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12周,治愈率达98%;而发展为肝硬化后,即使治愈,肝癌风险仍会升高,治疗费用也从“几千元”增至“数万元”,且预后较差。

3.不治疗的“终极风险”:增加肝硬化、肝癌风险

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病毒性患者的主要死因。HCV相关HCC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主要见于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HCC的年发生率为2%~4%,10年生存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生存率仅为25%。HCC在诊断后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为33%。

三、丙肝治愈后还要复查?

“医生,我的丙肝RNA已经转阴了,是不是彻底好了,不用再管了?”答案是:需要复查!丙肝治愈后,虽然病毒被清除,仍然有肝癌风险,特别是丙肝治愈时已经进展至肝硬化的患者。

四、丙肝可治愈,但别让“拖延”付出代价

我见过不少丙肝患者因“肝功能正常”而延误治疗,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其实,丙肝是可彻底治愈的病毒性肝炎,只要及时发现、规范治疗,98%的患者都能实现治愈。但治愈不代表“一劳永逸”,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必须坚持每3-6个月定期复查,才能早期发现肝癌风险。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丙肝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