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耳鸣、听力下降别大意!日常耳鼻喉保健
老年模式

耳鸣、听力下降别大意!日常耳鼻喉保健

黄丽娇 盐亭县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0日 20页 2851 海报 复制链接

我们的耳朵是我们探索世界、感知声音的重要窗口。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是某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许多人可能会悄悄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的困扰。

为什么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

耳鸣和听力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1.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

年龄性听力下降(老年性耳聋): 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毛细胞等结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听力逐渐下降,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噪声性听力损伤: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厂、建筑工地、KTV、耳机高音量播放等),会损伤内耳的听觉细胞。

耳部疾病:

外耳道疾病: 如耵聍栓塞(耳屎堵塞)、外耳道炎。

中耳疾病: 如中耳炎(急慢性)、鼓膜穿孔、听骨链硬化症。

内耳疾病: 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耳中风)。

全身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循环不良等。

药物性耳毒性: 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化疗药物、利尿剂等,可能损伤听神经。

外伤: 头部外伤、耳部外伤等。

2.耳鸣的常见原因:

耳鸣本身并非疾病,更像是一种“症状”。它常常伴随听力下降出现,可能是听力损失的一种表现。

听力损伤: 噪声性损伤、老年性退化等,导致内耳感觉细胞受损,大脑会“补偿性”地产生虚幻的声音。

耳部疾病: 中耳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

耳部耵聍栓塞: 耳屎堵塞外耳道,影响声音传导。

药物副作用: 某些耳毒性药物。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颈椎病、颞下颌关节紊乱、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血糖异常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或神经功能,导致耳鸣。

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失眠、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加重或诱发耳鸣。

日常耳鼻喉保健

虽然有些听力损失是生理性的,但许多耳鸣和听力下降是可以预防和改善的。良好的日常耳鼻喉保健至关重要:

一、保护您的耳朵:远离“噪音”的伤害

控制音量,缩短暴露时间:

使用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且连续收听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之后应让耳朵休息。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如KTV、酒吧、建筑工地等,必要时佩戴耳塞。

避免“突袭式”噪声: 像鞭炮、汽笛等突发性、高强度的噪声,瞬间就可能损伤听力,尽量远离。

二、保持耳道清洁,但要“温和”清洁

正确处理耵聍(耳屎):

少量、干燥的耳屎通常会自行排出。

如果耳屎较多、较硬,影响听力,切勿用棉签、发夹等硬物掏挖! 这很容易将耳屎推入耳道深处,形成栓塞,或损伤耳道黏膜、鼓膜。

正确的做法: 可以尝试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耳廓;如果耳屎严重,请到医院耳鼻喉科,由医生用专业的器械取出。

避免不必要的冲洗: 除非医生建议,否则不要随意向耳道内滴入任何液体。

三、关注鼻腔健康:与耳朵“唇齿相依”

您的鼻子和耳朵之间,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管道相连。鼻腔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耳朵。

治疗鼻炎、鼻窦炎: 如果您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一定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从而可能引起中耳炎、耳鸣或传导性听力下降。

感冒时注意: 感冒鼻塞时,不要用力擤鼻涕,尤其不要同时擤两个鼻孔,以免将鼻腔分泌物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可以一个鼻孔一个鼻孔地轻轻擤。

乘飞机、潜水时的耳部不适: 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轻轻鼓气(做“瓦尔萨尔瓦动作”),可以帮助咽鼓管打开,平衡中耳压力,缓解不适。

四、关注全身健康:从内而外“养护”听力

许多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听力,因此,关注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控制慢性病: 积极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有助于维持耳部的血液循环。

谨慎用药: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可能对听力有影响的药物(耳毒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监测听力变化。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A、E)和矿物质(如锌、镁)的食物,有助于保护听觉系统。

规律作息,管理压力: 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整体平衡,包括听觉系统的健康

五、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耳鸣持续或加重,影响生活:听力突然下降,或进行性下降:耳朵有明显疼痛、分泌物增多:伴有眩晕感。

这些都可能是耳部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信号,请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让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耳鸣听力下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