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切片也能“说话”?揭秘病理诊断真相

切片也能“说话”?揭秘病理诊断真相

余朝华 南宁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病理实验室
2025年08月20日 30页 593 海报 复制链接

病理诊断,是医学中的一项核心技术,是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在许多情况下,病理诊断被称为“金标准”,是明确疾病类型、判断病程、评估预后等不可或缺的工具。那我们常听到的“切片”到底是如何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呢?本文将带你走近病理诊断的世界,揭秘切片背后的秘密。

一、什么是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通过分析体内的病变组织,判断疾病的性质、类型及发展阶段。病理学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结合临床信息,做出准确的诊断。通过这种方法,病理诊断可以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进一步判断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向。

二、切片是如何制成的?

切片的制作是一项精密且复杂的技术。首先,医生需要通过手术、穿刺或其他方式,从患者体内取出一部分病变组织。这个过程称为活检或手术切除。采集的样本要尽量保证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病变的实际情况。

取样后,组织被送到病理科进行处理。最初,组织要通过脱水、透明化、石蜡包埋等步骤,变得坚硬且便于切割。接下来,病理学家使用切片机将组织切割成极薄的切片,这些切片的厚度通常在几微米左右,足够薄到能透光,但又保留了细胞的完整形态。

切片做好后,病理学家会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常见的染色技术包括苏木精-伊红(H&E)染色,特殊染色技术可以揭示细胞内某些特定成分的分布,如癌细胞的特征性改变。染色后的切片就准备好送往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了。

三、显微镜下的“语言”

在显微镜下,病理学家不仅需要通过形态学的变化来判断疾病,还要结合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以及细胞的排列等细节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特征,病理学家能提供有关肿瘤类型、恶性程度、侵袭性等关键信息。

细胞的形态变化:健康的细胞通常呈规则的形状,细胞核和细胞质比例适宜,核质清晰。然而,当细胞发生变异或恶变时,其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癌细胞的核形态通常不规则,核染色质分布不均,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异常等。这些变化为病理学家提供了明确的诊断线索。

组织结构的变化:正常组织通常有明确的结构和分布,例如,肝脏、肺部等器官的组织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当病变发生时,正常的结构会被破坏。例如,肿瘤细胞可能会突破正常的组织结构,形成不规则的形态。

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细胞的增生(如肿瘤细胞的快速分裂)或凋亡(如癌细胞的坏死)是判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肿瘤细胞的增生往往会导致局部的组织结构紊乱,而细胞凋亡则可能表明病变进入了晚期阶段。

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除了常规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也常用于辅助病理诊断。通过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病理学家可以进一步确定某些特定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HER2受体表达,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等。

四、病理诊断的作用

明确诊断:病理诊断能够准确确认疾病的种类。比如,对于肿瘤患者,病理学可以明确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如果是恶性肿瘤,病理学还能帮助判断肿瘤的分期、分级,评估其恶性程度。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指导治疗:病理诊断不仅帮助医生了解疾病,还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比如,某些癌症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可能提示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而某些组织学表现可能提示手术治疗或放化疗治疗的必要性。

预测预后:病理诊断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癌症中,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信息,能为医生提供对患者生存期的预估。

监测疾病进展:病理诊断还常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例如,患者接受治疗后,病理学家可以通过重新取样检测肿瘤细胞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结语

病理切片不仅仅是医学中的一种技术,它是揭示身体内部病变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医生能够看清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疾病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技术的进步,病理学的未来将更加精准,病理切片也将继续在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病理诊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