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血压波动,健康警钟?揭秘高血压的真相与误区

血压波动,健康警钟?揭秘高血压的真相与误区

彭善超 湘西经济开发区吉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4年06月12日 35页 5634 海报 复制链接

高血压,即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它通常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却会悄悄损害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诸多误解与忽视,这增加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采取生活方式的调整、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是预防和管理高血压的关键措施。

一、血压的基础知识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由收缩压和舒张压组成。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泵入动脉所产生的最高压力;而舒张压则是指心脏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这两个指标共同反映了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成年人的理想的血压值为120/80 mmHg。而儿童和青少年的理想血压值会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有所不同,一般低于成年人的理想血压值。老年人的理想血压值可能会略高,但仍建议保持在140/90 mmHg以下。

家庭自测血压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子血压计,最好是经过认证的品牌;

2.安静状态下测量: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确保身体放松;

3.坐姿正确: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背部挺直;

4.袖带位置:将袖带绑在裸露的上臂上,袖带下缘距离肘弯约2—3厘米;

5.袖带紧度:确保袖带紧贴皮肤,但不要过紧;

6.开始测量:按下血压计的启动按钮开始测量;

7.重复测量:间隔1~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8.记录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

但是在测量前要避免喝咖啡、吸烟或进行剧烈运动;定期检查血压计的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可靠;还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便追踪血压的变化趋势。如果血压值超出正常范围,应及时咨询医生。

二、高血压的真相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家族史增加患病风险,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也增加风险。超重或肥胖加重心脏负担,高盐高脂饮食促血压升高。缺乏运动、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是慢性病,不控制会损害多器官。心脏需更强泵血,长期致心脏肥厚,增加心衰风险。脑血管破裂或血栓,致脑出血或梗死,可致残疾或死。高血压也致肾小球硬化,终致肾衰。早期尿蛋白多,晚期需透析或移植。眼底血管变窄或闭塞,影响视网膜血供,致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三、常见的高血压误区

误区一:我没有症状,所以没有高血压

高血压在早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多人即使血压偏高也不会感到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早期发现高血压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

误区二:血压高一点没关系,不用吃药

轻微的血压升高也需要重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即使血压只略微偏高,也可能会逐渐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血压持续偏高,即使没有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也应该采取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必要时,应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

误区三:一旦开始服药,就要终身服用,不能停

高血压需长期控制,但不必终身服药。部分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下,血压可控,甚至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量或停药。需遵医嘱监测血压并调整药物。若血压稳定,可逐步减少药量或停药。

误区四: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止监测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即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忽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即使血压正常,也应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持血压稳定。

四、高血压防治小贴士

1.日常饮食

我们可以减少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多吃富含钾、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选择全谷物面包、糙米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最好是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等。每天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避免过量饮水。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血压。

2.日常锻炼

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也可根据个人情况,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也可以练习瑜伽或是每周进行2—3次轻至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这些也都可以降低血压。

3.日常血压监测

每日分批次进行血压家庭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血压变化,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如达到180/120mmHg以上),应立即就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高血压血压波动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