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科普: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防控指南
夏季高温期间,蚊虫数量大幅增长。被叮咬之后,若出现高热、关节剧痛或皮疹,就需要警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1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有哪些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其潜伏期一般为2~4天,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症状明显。
基孔肯雅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突发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关节肿痛,还会累及腕部、踝部以及指间关节,而且患者常常会伴随皮疹、肌肉酸痛、浑身无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结膜充血或者咽部红肿的现象,大部分患者能在1-2周内恢复,不过有些患者也会表现出持续或者反复的关节功能异常,如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或者发展成慢性关节疾病,这都会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2 什么是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潜伏期一般为3~14天。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主要为突发高烧,通常伴随着剧烈的头痛、眼眶疼痛以及肌肉关节痛,临床表现方面,皮疹呈现为红色斑丘疹样的分布状况,从躯干开始,慢慢蔓延到四肢。同时,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白细胞数量有所下降,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鼻衄、牙龈出血或者皮下瘀斑之类的出血倾向,甚至会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原因,可能会引发休克,从而威胁到生命安全,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如果被感染,病情更容易加重,恢复时间也会变长。
3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有什么区别?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在临床表现、病程发展、并发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基孔肯雅热以急性关节疼痛为主,疼痛范围比较局限,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治疗之后能够痊愈,而且没有明显的后遗症;登革热主要表现出“三红三痛”,即头痛、骨痛、皮疹,并且有不同水平的出血倾向,可能会出现循环系统功能异常等严重的并发症。
从疼痛程度上来看,基孔肯雅热是剧痛难忍,但大多持续时间比较短,多数患者是轻症,而且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在1到2周内恢复,不过,也有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会长期遭受关节疼痛的折磨;登革热大多是酸痛,很可能会导致出血,二次感染容易发展到重症,甚至还会致死。
从并发症方面看,基孔肯雅热主要造成关节方面的障碍,登革热却有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或者登革休克综合症这样的严重并发症,给病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险。
4.蚊媒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蚊媒传染病大多依靠伊蚊吸血来完成传播,雌性伊蚊吸取宿主血液的时候,如果碰上带病原体(比如病毒)的宿主,病原体就能在它体内完成复制流程,当感染的伊蚊再次叮咬健康宿主的时候,病原体就会经过唾液腺被注入宿主体内,造成感染事件。
伊蚊大多于白天活动,特别喜欢黎明和黄昏的时候,它们比较偏爱把静止的水面当作产卵的地方,像是花盆托盘、废弃的轮胎以及各种积水容器之类的环境,如果这些地方长时间积着水,就有可能变成伊蚊繁衍的重要场所。
5 如何防控蚊媒传染病?
①家庭防蚊灭蚊
定时清理家里容易滋生蚊虫幼虫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哪怕一点点积水,都可能成为伊蚊幼虫生长的“温床”,所以一定要赶紧倒掉,把容器洗干净。对于那些不好清理的隐蔽积水处,比如排水管道,可以放些灭蚊幼剂。
家里做好防护工作,装上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来;还可以用电蚊拍或者灭蚊灯这些物理灭蚊工具,让蚊子无处藏身;出门在外的时候,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减少皮肤暴露的部位,在裸露的皮肤上,涂一些含避蚊胺或者驱蚊酯之类的防蚊用品。
②社区与公共区域防控
社区要定时开展集中性孳生地治理以及成蚊消杀活动,借助爱国卫生运动这个平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着重清除卫生死角和积水隐患。对于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建筑工地这些地方来说,一定要加强蚊虫防控意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控制积水情况,改善蚊虫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
③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发热、皮疹或者关节痛这些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且要把自己到过的地方以及被蚊子叮咬的情况全部告诉医生,这样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且给予恰当的治疗。
尽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存在较强的流行性,不过依靠科学的防控办法以及及时的干预手段,可以有效地削减被感染的风险,切实保障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