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揭秘老年人睡眠障碍:如何安享宁静夜晚?

揭秘老年人睡眠障碍:如何安享宁静夜晚?

王兰兰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年03月12日 23页 2341 海报 复制链接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发生变化,其中睡眠质量的下降是一个常见而又令人困扰的问题。据统计,40%~7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社会功能问题。本文将为您揭开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神秘面纱,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老年人找回宁静美好的夜晚。

一、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表现

1.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

老年人常感到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进入梦乡。即使入睡后,也容易在夜间频繁醒来,导致有效睡眠时间缩短。这种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睡眠觉醒周期缩短的情况,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发明显,有的老年人会出现昼夜颠倒,白天昏昏欲睡,夜里却异常清醒。

2.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呼吸障碍在6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多见。老年人在睡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等情况。这些呼吸问题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嗜睡

嗜睡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其原因可能包括脑部疾病(如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全身病变(如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药物因素(如安眠药)及环境因素等。由于老年人对身体病变的反应迟钝或症状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嗜睡,容易被忽视。

二、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

1.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松果体萎缩钙化,新陈代谢减慢,大脑皮质功能减弱,体力活动减少,这些生理变化都会影响正常的睡眠过程。例如,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物质,其分泌减少会导致睡眠节律紊乱。

2.心理因素

退休、独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等,都可能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干扰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进而影响睡眠。例如,焦虑情绪会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难以放松进入睡眠。

3.不良的睡眠习惯

部分老年人离休后生活节奏改变,日间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时间过长,扰乱了正常的日夜睡眠节律,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此外,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在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如读书、看电视等)也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4.不良的睡眠环境

老年人对不良睡眠环境较为敏感,较强的光线刺激、过大的噪声干扰、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睡眠。

三、改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方法

1.调整生活习惯

建立规律作息:养成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的习惯,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自然进入睡眠状态。例如,每天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长期坚持,有助于调整睡眠节律。

适度运动: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氧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跳健身舞、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30~60分钟。运动可以使身体产生疲劳感,利于入睡,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控制午睡时间: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过长的午睡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导致夜间难以入睡或睡眠浅。

2.优化饮食结构

合理选择主食及豆类:选择小麦、荞麦等富含矿物质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矿物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睡眠。

增加肉蛋摄入:适当食用鹌鹑、猪心、猪脑等卵磷脂、脑磷脂含量丰富的食物。卵磷脂和脑磷脂对大脑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避免刺激性食物:晚餐时间最好在睡前2小时,晚餐应清淡少量,避免消化器官负担过重。同时,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兴奋饮料,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影响睡眠。

3.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3℃,湿度保持在40%-60%。舒适的温湿度环境有助于身体放松,更容易入睡。减少光线和噪声干扰:卧室的光线不要太亮,可使用遮光窗帘;环境要安静,可使用耳塞或隔音窗帘来减少噪声。此外,卧室的布置应简洁舒适,避免过多的装饰和杂物,营造一个宁静的睡眠氛围。

4.心理调适

积极面对生活变化:老年人应积极适应退休、独居等生活变化,保持乐观的心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交流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睡眠。学习放松技巧: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在睡前进行放松练习,可以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是一个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老年人摆脱睡眠障碍的困扰,安享宁静美好的夜晚。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睡眠障碍老年人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

家庭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