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生化检验新视角:解读肾脏“工作状态”

生化检验新视角:解读肾脏“工作状态”

张绪燎 资阳市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23日 37页 635 海报 复制链接

肾脏,作为我们身体重要的“过滤器”,默默地承担着清洁血液、维持平衡的重任。肾脏疾病早期往往悄无声息,等到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别担心!肾功能生化检验能帮我们提前了解肾脏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肾脏:默默无闻的“净水器”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形似蚕豆。它主要负责以下功能:

过滤血液: 肾脏通过肾小球过滤血液中的废物、毒素和多余的水分。

重吸收: 肾脏通过肾小管将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

排泄: 肾脏将过滤后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内分泌: 肾脏还能分泌一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参与调节血压、骨骼代谢等生理功能。

肾功能受损的“蛛丝马迹”:早期发现是关键

肾脏疾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肾功能相关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生化检验:解读肾脏“工作状态”的密码

生化检验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一些指标,可以了解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1.血肌酐(Scr):肾脏过滤功能的“晴雨表”

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由肾脏排出。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肌酐排泄减少,血肌酐水平升高。血肌酐是反映肾脏过滤功能最常用的指标。

解读: 血肌酐升高,提示肾脏过滤功能下降,肾脏可能存在损伤。

注意事项: 血肌酐水平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不同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

2.尿素氮(BUN):反映蛋白质代谢的“镜子”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由肾脏排出。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素氮排泄减少,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解读: 血尿素氮升高,提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肾脏可能存在损伤。

注意事项: 血尿素氮水平受饮食、蛋白质摄入量等因素影响。

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脏过滤能力的“精算师”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根据血肌酐、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计算出来的,反映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e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准确的指标。

解读: eGFR降低,提示肾脏过滤能力下降,肾脏可能存在损伤。

分级: 根据eGFR值,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个阶段,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4.尿蛋白:肾脏“漏水”的信号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不会从肾小球滤出。当肾小球受损时,蛋白质会漏出到尿液中,形成尿蛋白。

解读: 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可能存在损伤,肾脏可能出现“漏水”现象。

定量: 尿蛋白定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尿蛋白的程度。

5.尿微量白蛋白:肾脏损伤的“早期预警”

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损伤。

解读: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提示肾脏可能存在早期损伤,需要进一步检查。

6.尿沉渣:肾脏“战场”的记录

尿沉渣是指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通过观察尿沉渣的成分,可以了解肾脏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情况。

红细胞: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提示肾脏或泌尿道可能存在出血。

白细胞: 尿液中出现白细胞,提示肾脏或泌尿道可能存在感染。

管型: 尿液中出现管型,提示肾小管可能存在损伤。

定期体检:守护肾脏健康的“保护伞”

定期进行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检验,是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以下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血压容易引起肾脏损伤。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容易引起糖尿病肾病。

有肾脏疾病家族史者: 肾脏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 某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

肥胖者: 肥胖容易引起肾脏疾病。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下降。

生活方式:关爱肾脏,从日常做起

除了定期体检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保护肾脏健康也至关重要。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控制血糖: 糖尿病容易引起糖尿病肾病。

低盐饮食: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适量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肾脏排毒。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肾脏的修复。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肾脏疾病。

读懂肾脏的“语言”,呵护生命之源

通过了解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检验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肾脏的“语言”,及时发现和管理肾脏疾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肾脏健康,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生命之源!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生化检验肾脏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