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糖化血红蛋白小科普

糖化血红蛋白小科普

陈冬妮 翁源县翁城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2025年07月23日 15页 3507 海报 复制链接

近年来,随着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为了更好的管理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首次将“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但是很多患者包括一些医学医护人员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临床意义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

0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的非酶反应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不受短期血糖波动影响,其含量可有效地反映过去6-8周(或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反应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

02、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

● 诊断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将糖化血红蛋白首次正式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

● 总体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总体控制目标应<7.0%。这是基于多项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 评估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检测手段。有研究表明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每减少1%,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降低21%,心肌梗塞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视网膜病变风险降低43-45%,中风风险降低12%。

● 筛查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不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影响,血糖测定则受这些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更加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血糖波动比较大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还可以作为轻症、2型糖尿病、隐性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03、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在 4%-6% 之间,具体到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方法略有不同。

04、如何用糖化血红蛋白值计算出平均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平均血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来大致估算平均血糖,以下是用糖化血红蛋白值计算平均血糖的常用方法:

(28.7×糖化血红蛋白%-46.7)÷18

举个例子:如果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为7.5%,则平均血糖大概为(28.7×7.5%-46.7)÷18=9.4mmol/L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估算并不完全准确,只能作为参考!

05、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注意事项

1. 无需空腹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反映的是长期血糖控制水平,与是否空腹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检查无需空腹,但是如果需要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则建议检查当日空腹采血。

2. 无需停止服用降糖药物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也和其他临时性的血糖波动及应激因素无关。前一天晚上是否吃降糖药,是否吃大餐等都不影响第二天的检测结果。

3.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发生异常波动,因此在检查前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提供一个长时间范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相比其他血糖监测指标更具准确性,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我们可以很好地平均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否被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以判断出其对机体的影响。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并不能取代日常的血糖监测,血糖波动情况需要通过日常监测来获得准确的信息,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糖控制。

控制血糖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预防并减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展。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规律生活,有效控制血糖,保持身心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化血红蛋白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