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家长需知的儿童常见急症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家长需知的儿童常见急症

王世宏 甘肃省景泰县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23日 48页 2633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儿科急诊室,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家长抱着孩子匆忙赶来,焦急地说孩子胳膊不敢动了,一碰就哭,而仔细询问后发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家长拉孩子手走路、提孩子胳膊穿衣等日常动作引起的。这很可能就是小儿桡骨小头脱位,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儿童骨科急症。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科普这一病症。

一、什么是小儿桡骨小头脱位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又称为“牵拉肘”,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5岁以前,其肘关节结构尚未发育成熟。桡骨小头比桡骨颈略大,环状韧带相对薄弱,仅包裹桡骨颈的2/3。当孩子的前臂在伸直、旋前位突然受到牵拉时,如家长牵拉孩子手臂走路、从床上拎起孩子等动作,桡骨小头就会从薄弱的环状韧带中脱出,卡在肱桡关节间隙,导致肘关节活动受限 ,引发脱位。

二、发病原因与机制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主要原因在于外力牵拉。儿童肘部的解剖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关节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如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摔倒猛地拽住孩子手腕、快速帮孩子穿脱衣服时拉扯手臂、和孩子做牵拉游戏等,都可能瞬间产生较大的牵拉力,使桡骨小头脱出。而且由于孩子的韧带和关节囊弹性较大,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发生移位,造成脱位。

三、典型症状表现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后,症状较为明显。受伤后,孩子通常会立即哭闹不止,拒绝使用受伤的手臂,不愿抬起或活动该侧上肢,更不愿意用这只手去拿东西。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的前臂多呈旋前位,肘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不敢伸直或屈曲。受伤的肘部外观一般没有明显肿胀,但当家长轻轻触碰或试图活动孩子的肘关节时,孩子会因疼痛而哭闹加剧。

四、诊断方法

医生在诊断小儿桡骨小头脱位时,首先会详细询问家长孩子受伤的经过,了解是否有牵拉手臂等诱因。接着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观察孩子肘部的姿势、活动情况,以及触碰肘部判断疼痛部位。由于小儿桡骨小头脱位在X线检查中一般没有明显的骨折等影像表现,所以通常医生凭借病史和体格检查就能做出准确诊断。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排除骨折等其他损伤,可能也会进行X线检查。

五、治疗方式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的治疗相对简单,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无需麻醉,通过特定的手法,一手握住孩子的肘部,拇指按住桡骨小头,另一手握住孩子的手腕,先将前臂旋后,再逐渐屈肘,常能听到或感觉到轻微的“咔嗒”一声,即表示复位成功。复位后,孩子肘部疼痛通常会立即减轻,并且能够主动活动受伤的手臂,比如抬手摸头、拿东西等。复位成功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固定,只需让孩子在短期内避免过度活动受伤的手臂,通常2 - 3天即可恢复正常。但如果脱位时间较长,复位困难,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复位。

六、预防措施

为避免小儿桡骨小头脱位的发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不要突然用力牵拉孩子的手臂,比如牵着孩子走路时,尽量使用手腕带等辅助工具,避免直接拽拉孩子手腕;给孩子穿脱衣服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生拉硬拽;和孩子玩耍时,避免做一些过度牵拉手臂的游戏。同时,要教导稍大一些的孩子注意保护自己的手臂,避免因意外拉扯导致受伤。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在发生脱位时及时正确处理,就能有效减少孩子的痛苦。如果对孩子肘部受伤情况存在疑虑,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小儿桡骨小头脱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