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梗塞介入的6个护理要点
老年模式

脑梗塞介入的6个护理要点

李昨娇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0日 20页 2669 海报 复制链接

脑梗塞,俗称“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塞介入治疗(通常指取栓或支架植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虽然能够快速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脑部供血,但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那么,脑梗塞介入治疗后,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护理要点呢?

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意义:与时间赛跑,拯救大脑

在了解护理要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意义。脑梗塞的发生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供血,脑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坏死,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是“时间就是大脑”,越早开通血管,挽救的脑细胞就越多,患者的预后就越好。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微创的方式,将导管插入血管,到达堵塞部位,然后使用取栓器械或支架将血栓取出或开通血管,从而迅速恢复脑部供血。

脑梗塞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决定康复的关键

介入治疗只是第一步,术后的精心护理同样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脑梗塞介入治疗后的6个关键护理要点:

1. 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

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如是否嗜睡、烦躁、反应迟钝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肢体活动: 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是否出现新的瘫痪、肌力减退或感觉障碍。

语言功能: 观察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是否出现失语、构音障碍等。

生命体征: 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穿刺部位: 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

2. 血压管理,平稳是关键:

血压监测: 严格按照医嘱监测血压,并记录。

血压控制: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会影响脑部供血,增加出血或缺血的风险。

避免用力: 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升高。

3. 预防并发症,细节决定成败:

出血: 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按压。如有出血倾向,及时告知医生。

脑水肿: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如有脑水肿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预防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早期康复,积极主动参与:

被动运动: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被动运动,帮助患者活动四肢,防止关节僵硬。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如抬腿、握拳、伸展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语言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5. 营养支持,均衡饮食很重要:

易消化饮食: 给予患者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蔬菜、水果等。

高蛋白饮食: 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

少量多餐: 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减轻胃肠道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血压波动或消化不良。

6. 心理疏导,家人的关爱是良药:

耐心倾听: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积极鼓励: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创造良好环境: 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家庭支持: 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动力。

结语:守护健康,需要共同努力

脑梗塞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记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用心呵护,脑梗塞患者也能重拾健康,拥抱美好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梗塞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