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儿烫伤如何紧急处理

小儿烫伤如何紧急处理

张溯 彭州市妇幼保健院
2025年07月02日 16页 696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磕磕碰碰难以避免,而烫伤则是其中最常见、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意外。尤其是婴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皮肤娇嫩,对热刺激极其敏感。一杯热茶、一个电饭煲、一锅热汤,都可能在瞬间造成不可逆的皮肤损伤。

小儿烫伤如何紧急处理

那么,万一孩子真的被烫伤了,家长应该怎么做?第一时间处理是否正确,常常决定了孩子康复的速度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下面,我们就从“烫伤是什么”“紧急处理怎么做”“家长要警惕什么信号”“怎样预防”等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讲清楚这个和孩子安全密切相关的话题。

一、烫伤不是“小伤”,对孩子危害有多大?

医学上,烫伤属于热力性损伤,是高温液体、蒸汽、火焰等引起皮肤组织受热变性坏死的过程。小儿皮肤厚度仅为成人的1/3,组织水分丰富,受热面积更大、穿透力更强,受伤更深,感染风险更高。

如果应对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

深二度甚至三度烫伤,留疤、色素沉着甚至影响功能;

体液大量丢失,诱发休克;

感染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关节处瘢痕挛缩,影响生长发育。

因此,小儿烫伤不是“擦点药膏就好”的小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紧急时刻,牢记四字口诀:“冲、脱、泡、盖”

1. 冲——用凉水持续冲洗伤处至少15分钟

当孩子被热水、热油、蒸汽、热汤等烫伤时,第一反应不是找药,而是“冲水”!

使用20℃左右的流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最好持续15~30分钟,这样能迅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防止热力向深层组织扩展。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用冰块、冰水、盐水、醋、酱油、牙膏、蛋清等“土法”,不仅不能降温,还可能刺激伤口或引发感染。

如果是穿衣部位烫伤,应连衣服一起冲洗,再小心剪开脱下。

2. 脱——轻柔去除覆盖的衣物

在冲洗过程中或之后,用剪刀剪开孩子身上覆盖伤处的衣服,避免强行拉扯,以防撕破表皮或水泡。注意勿触碰伤口,尽量保留表面完整结构。

特别提醒:如果衣服粘连严重或皮肤起泡,请不要自行处理,交由医生处理更安全。

3. 泡——适当继续浸泡减轻疼痛

脱衣后,可继续用清水浸泡烫伤处5~15分钟,能有效止痛、抑制红肿。如果孩子体温过低、寒战或面积大,不建议长时间泡水,应立即保温并就医。

4. 盖——清洁湿敷,避免创面污染

冲水后,用干净、湿润的毛巾或消毒纱布轻轻覆盖在伤口上,既可防污染,又减轻疼痛。注意不要挤压伤口,也不要自行涂抹药膏或膏药。

如果需要前往医院,务必在保持湿敷状态下转运,避免伤口暴露空气干燥加重疼痛。

三、这些情况别犹豫,立刻送医院!

即使你已做了初步处理,但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出现,都需要尽快送医院就诊:

烫伤面积大于孩子一个手掌大小(约体表面积的1%);

烫伤位于头面部、眼睛、手掌、关节、会阴等重要部位;

皮肤已经发白、发黑、干硬、无痛觉,提示深度烧伤;

出现水泡增多、破溃、有分泌物或发烧;

孩子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嗜睡、持续哭闹不安;

怀疑是化学性或电烧伤。

记住:烫伤的深度和面积决定处理方式,千万别因一时轻忽而延误治疗时机。

四、小儿烫伤后的家庭护理要点

医生处理后,回家仍需家长细心照护:

按时换药,保持伤口干净清洁,防止感染;

让孩子多饮水、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

不抓挠、不碰破水泡,有渗出应及时回医院复诊;

注意观察有无发烧、恶臭分泌物、红肿加重等;

严重者可能需进行瘢痕管理、功能康复、心理疏导。

五、最重要的,其实是:防患于未“烫”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这六项“防烫守则”,每位照护者都应牢记在心:

1.厨房设安全门,禁止孩子进入操作区;

2.热水瓶、锅具、饮品等远离边缘与儿童手够到的地方;

3.不要一边抱孩子一边倒热水或煮饭;

4.电热毯、电饭锅等加热设备使用时加强监管;

5.孩子洗澡前先放冷水后加热水,测试温度再下水;

6.教育孩子远离不明热源与厨房操作,提升安全意识。

写在最后:第一反应不乱,后续处理不拖,才是守护孩子的“烫伤防线”

每一次意外都有可能带来遗憾,但也正是每一次的科学应对,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将“冲、脱、泡、盖”这四个字熟记于心,在关键时刻,变得从容不迫、沉着应对。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小儿烫伤紧急处理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