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别让它悄悄“偷走”你的视力
你是否经常感到眼睛胀痛、视力模糊,尤其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你是否发现视野范围越来越窄,好像戴着“窄筒眼镜”看东西?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一定要警惕青光眼!
一、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一组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眼内压力(眼压)升高。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受到压迫,引起视神经纤维的损伤,从而导致视野缩小、视力下降,最终可能失明。
形象地说,眼睛就像一个房间,房子的墙壁是视网膜,连接房间和外界的电线是视神经,电线负责把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房间里有一个水管系统(房水循环系统),负责排出房间里的废水。如果水管堵塞,废水排不出去,房间里的压力就会升高,压力过大就会损害电线,导致房间里的灯不亮了。
二、青光眼的种类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可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急骤,眼压迅速升高,引起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等症状,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迅速失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
继发性青光眼: 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如外伤、炎症、肿瘤、糖尿病等。
先天性青光眼: 出生时就存在的青光眼,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否则会影响视力发育。
三、高危人群要警惕
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青光眼,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年龄大于40岁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青光眼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 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高度近视的人: 近视眼容易导致眼球结构发生变化,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 这些疾病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人: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有眼外伤史的人: 眼外伤可能会损伤眼部结构,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四、青光眼的症状:早期隐匿,晚期致盲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以下症状:
视力模糊: 尤其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
眼胀、眼痛: 尤其是在情绪激动、劳累、或长时间用眼后。
虹视: 看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虹样的光圈。
视野缩小: 视野范围逐渐变窄,好像戴着“窄筒眼镜”看东西。
头痛、恶心、呕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眼痛,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五、如何揪出“视力小偷”?眼科检查是关键
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
眼压测量: 这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
房角检查: 检查房角是否开放,判断青光眼的类型。
视神经检查: 检查视神经是否受损,评估青光眼的严重程度。
视野检查: 检查视野范围是否缩小,评估青光眼的进展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检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评估青光眼的早期损伤。
六、如何战胜“视力小偷”?治疗是关键
青光眼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 使用滴眼液降低眼压,如前列腺素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激光治疗: 使用激光疏通房水通路,降低眼压。
手术治疗: 手术创建新的房水通路,降低眼压。
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
避免长时间用眼: 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看电脑等,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疲劳。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平和,有助于稳定眼压。
避免过度劳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慎用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避免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瞳孔会放大,容易诱发青光眼。
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 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
结语
青光眼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眼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保护视力,拥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