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小科普
2023年10月18日年已六旬的刘先生因劳务派遣至非洲科拉克纳克里修桥,那里蚊虫滋生、天气炎热、生活条件恶劣,当地盛行一种间断高热性疾病,据说80%以上的本地人都曾感染过。“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独在异乡的各种不适应导致刘先生经常失眠。11月20日刘先生突然出现了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医生凭经验考虑为当地盛行的疾病并给他用上了药物,半天后热退,恢复正常。9天后刘先生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用药半天后症状消失。因国内的医疗水平较非洲先进,刘先生于12月9日回国治病,12月13日因高热、寒战、头痛在医院行血涂片等检查考虑“恶性疟疾”,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由按蚊叮咬传播。
二、疟疾的病原学
感染人类的常见的4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近年报道娄勒疟原虫,既往引起长尾猿猴疟疾,现在感染人引起发病,主要发生在南亚地区。
三、疟疾流行病学
1、传染源:疟疾患者及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雌性按蚊;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力不持久,且各型疟疾之间无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四、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
急起的畏寒、寒战、高热、大汗、热退,呈周期性发作,体温正常后稍感疲乏,无明显的毒血症状,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伴有肝脾大,轻度贫血及黄疸。
五、疟疾的分类、发作规律及特点
1、间日疟:隔日发作一次畏寒、寒战、高热、大汗、热退,间歇48小时重复上述过程。
2、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3天发作一次。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病情重很难自愈。
3、卵型疟: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
4、恶性疟: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为:1)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明显的寒战;2)体温高,热型不规则,有的为超高热型,体温超过41摄氏度;3)热退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4)脾大、贫血严重;5)可致凶险发作;6)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5、娄勒疟疾:每日发作的疟疾,人感染时的症状有头痛、发热、寒战及冷汗,感染常不严重,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导致死亡。
六、疟疾为何周期性发作
间日疟及卵型疟于红细胞内的发育周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小时,恶性疟的发育周期为36—48小时,且先后发育不一。娄勒疟疾在人体及猕猴体内的无性增殖均需要24小时左右。
七、疟疾的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是否到过疟疾流行区,新近有无输血史;
2、临床表现:间歇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
3、病原学诊断:检获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依据。
八、抗疟治疗的基本原则:“早期、有效、彻底”地杀灭疟原虫。
九、疟疾治疗:包括杀灭疟原虫、控制疟疾凶险发作、对症支持等三个环节。
1、杀灭疟原虫的药物:磷酸氯喹、伯氨喹、甲氟喹、蒿甲醚、磷酸咯萘啶等;
2、疟疾凶险发作的抢救:蒿甲醚注射液、咯萘啶注射液、氯喹注射液、二盐酸奎宁注射液。
十、疟疾常见并发症:黑尿热、疟疾肾病
黑尿热的临床特点: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腰痛、呕吐、腹痛,小便呈暗红色或酱油样黑色。其实质是急性血管内溶血,引起患者血尿及血红蛋白尿。
十一、疟疾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并根治病人、治疗带疟原虫者;
2、切断传播途径:以灭蚊防蚊为重点;
3、保护易感人群:药物预防、疟疾疫苗。
十二、预后
只要诊断和治疗及时,总体预后良好,但治疗过晚、凶险发作型、恶性疟疾及耐药疟疾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尤其是脑型疟疾病死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