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牙龈的求救:红肿背后的危机
老年模式

牙龈的求救:红肿背后的危机

梁凤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25年11月05日 31页 818 海报 复制链接

当你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沾染血丝,或是吃苹果时留下淡淡的血痕,可曾想过这是牙龈在发出求救信号?牙龈红肿作为口腔健康最常见的“警报”,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上火”或刷牙太用力造成的小问题。然而医学研究表明,牙龈红肿背后可能隐藏着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若不及时干预,甚至会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等严重后果。本文将从医学角度解析牙龈红肿的成因、病症与科学应对方案,帮助读者读懂口腔发出的健康密码。

探寻根源:牙龈红肿的三大诱因

牙龈红肿是牙周组织受刺激后的病理反应,与口腔微生态失衡有关。

局部感染因素:牙龈红肿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牙周组织受到刺激后的病理反应,其发生与口腔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牙菌斑的积累是引发牙龈问题的核心诱因,这种由细菌、唾液蛋白和食物残渣组成的生物膜,会在牙齿表面持续形成。当日常清洁不彻底时,牙菌斑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牢牢附着在牙颈部和牙龈沟内,释放毒素刺激牙龈组织。研究显示,健康牙龈与牙齿间的龈沟深度通常不超过3毫米,而牙结石的存在会使龈沟加深,为细菌滋生创造厌氧环境,诱发炎症反应。

全身健康状况:内分泌变化影响大。女性妊娠期、青春期、更年期,激素波动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细菌更敏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功能下降,口腔细菌易繁殖,伤口愈合慢,牙龈问题更严重。长期服降压药、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可能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降低牙龈血液循环,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吸烟者牙周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熬夜、精神压力大影响内分泌,降低抵抗力。长期高糖饮食为细菌供能,维生素C、B族维生素缺乏影响牙龈修复。

识别信号:牙龈红肿的病症表现

识别早期信号,可阻止病情发展。

基础症状:基础症状表现为牙龈颜色由健康的淡粉色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变软失去弹性,刷牙、进食时容易出血,部分患者会感到牙龈局部胀痛或口臭加重。

病情进展: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会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严重时牙齿脱落。部分患者牙龈红肿无痛,易被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特殊人群症:妊娠期女性有“妊娠期龈炎”,牙龈肿胀、易出血,严重时形成牙龈瘤;青少年口腔卫生不佳,易患青春期龈炎,好发于前牙唇侧牙龈;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更易患牙周组织炎症,恢复慢。牙龈红肿伴持续疼痛、脓性分泌物、发热,可能是牙周脓肿或全身感染,需立即就医。

科学应对:从治疗到预防的完整方案

科学应对牙龈红肿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病情严重程度干预。

基础治疗阶段:清除感染源。通过洗牙清除龈上牙结石,牙周袋较深的,要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去除龈下牙结石和受污染牙骨质。医生会局部用抗菌药物,如含漱液、局部上药。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

日常口腔护理:巩固治疗效果。坚持早晚刷牙,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每天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缝;定期口腔检查,每年洗牙1-2次。牙龈红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含氯己定或复方氯己定漱口液短期控制炎症,不宜长期用,以免牙齿着色或口腔菌群失调。

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牙龈健康。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摄入;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

进阶治疗:牙龈增生影响咀嚼或美观,可考虑牙龈切除术;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松动的患者,可能需牙周手术,如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无法保留的松动牙齿,应及时拔除并修复。术后要严格遵医嘱,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

牙龈红肿反映口腔局部状况,还可能与全身健康相关。从牙菌斑积累到牙周组织破坏,从小问题发展成大危机,不容忽视。了解成因、识别信号、科学防治,能有效守护牙龈健康。重视牙龈出血,认真刷牙,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用科学方式呵护口腔,让牙齿相伴一生。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牙龈红肿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