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关节置换患者:如何安全恢复日常活动

关节置换患者:如何安全恢复日常活动

张清菊 怀化市中医医院
2024年06月12日 14页 3340 海报 复制链接

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制造的关节替代和修复疼痛、损坏且丧失关节功能的关节的一种医学治疗方法,适用于有骨坏死、粉碎性骨折脱位不能复位、疼痛及活动障碍的骨关节病、僵直或活动困难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骨肿瘤等患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上能置换的关节有髋关节、膝关节、肱骨头、肘关节等。

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可解除患者疼痛,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纠正畸形,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的注意事项较多,患者若不依从指导,易导致假体关节磨损、脱位、松动。所以,及时做好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一般术后伤口周围可能会出现“麻木感”或者“过电样”窜痛,不影响日常起居和康复训练,3个月后可自动消失。下肢手术的患者第2~3天可离床活动,第7天可出院。但患者的恢复程度和完全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长,是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身体条件和术后功能锻炼的强度来决定的。想要安全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患者需要在各方面做出努力。

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病室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病床宜用较薄垫透气的硬板床,保持床位平整、干燥、无碎屑,卧位舒适。加强生活护理,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2、体位护理:特殊的活动、跌倒等会导致人工关节脱位的发生,患者行动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姿势。例如,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维持膝关节伸直位,5周内不做主动下蹲动作,不跷二郎腿;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要过多屈髋,避免坐矮板凳或坐矮沙发,必要时可以穿“丁”字鞋固定,以防髋关节内收、外旋及屈髋。睡觉时尽量平卧位且保持髋关节自然伸展,若侧卧位,患肢在健侧肢之上,在膝关节两腿间放两个枕头,保持髋关节一定的外展功能。

3、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常因疼痛产生焦急、烦躁、逃避训练的心理,应耐心宣教,使患者对病情及治疗过程和术后情况有基本的了解,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护理:加强饮食的调理,以增强抗感染和骨折修复能力。均衡的膳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多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康复,缩短病程。

5、预防感染:感染是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整个置换手术失败。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恢复情况,体温是否正常等;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经常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尿路感染、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应在疼痛可忍受下进行,达到当前康复标准方可进入下一康复阶段,若活动中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不适感消失后适当减低频率和强度继续训练,每次功能锻炼之后都应在关节周围处冰敷10~15分钟。

(1)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建议术后3~5日病情平稳后进行扶助步器床边站立位锻炼;当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用助步器行走,注意先把助步器向前移一小步,身体前倾重心向前移动,患肢抬起,后跟着地,逐渐全足放平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循序渐进,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量;4周后可用双扶拐练习行走,8周后使用单拐行走,患者自觉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 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上肢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建议1~2周除手术部位关节暂不活动,其他关节积极进行活动,功能锻炼以患侧肌肉主动舒张、收缩活动为主,进行简单的握球锻炼;术后3~6周手术部位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如因疼痛或担心脱位不敢锻炼,可到医院康复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被动屈伸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持续至完全恢复。

患者还要及时复查,一般建议出院后一、三、六个月必须复查,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只有每天进行准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接受正确的康复指导,患者才能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