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保健养生 秋凉来袭拉响心血管警报

秋凉来袭拉响心血管警报

孙宇 首都医科大学
2025年08月20日 2012

初秋,暑热未消,早晚却悄然添上一丝秋凉。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这看似温和的时节转换,却可能暗藏风险。

秋凉来袭拉响心血管警报

秋凉,心血管更易“拉警报”?

血压波动加剧  气温下降刺激血管收缩,血液流动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能比夏季更难以控制,波动幅度增大。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平均上升约0.48mmHg,舒张压上升约0.45mmHg。

血液状态改变  凉爽天气可能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活性增高,血栓形成的风险随之上升。

炎症反应活跃  季节转换时人体免疫调节可能发生变化,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加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

生活习惯变化  夏季活动量相对较大,入秋后可能因天凉而减少运动。贴秋膘的习俗可能导致高脂、高盐饮食摄入增加,影响血脂、血压控制。

呼吸道感染增多  秋季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感染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增加心脏负担,尤其对心衰患者威胁显著。

秋季护心锦囊

勤测血压  建议每日早晚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过大(如收缩压差值>20mmHg),务必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关注症状  留意有无胸闷、胸痛(尤其劳累或清晨时)、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加重、下肢水肿等异常信号,切勿忽视。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降脂药(如他汀)、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等。立秋后血压易波动,切忌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备好急救药  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确保家人知晓其位置和使用方法。

贴秋膘”有度,饮食宜“润”宜“清”

低盐低脂  继续限制盐(<5克/天)和饱和脂肪(肥肉、动物内脏)摄入。警惕“隐形盐”(酱油、咸菜、加工食品)。

增加蔬果和优质蛋白  多选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水果(苹果、梨、柚子)、全谷物。适量摄入鱼类(富含Omega-3)、禽肉、豆制品。

主动补水  即使不觉口渴,也应规律饮水(白开水、淡茶)。晨起、睡前可喝一小杯温水。避免浓茶、咖啡过量。

慎用高糖  可适量食用银耳、百合、莲子等润燥食材,但避免为追求口感而加入过多糖分。

保暖防寒,抵御温差

“洋葱式”穿衣法  早晚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护好头、颈、脚部。午间热时可逐层脱减。

沐浴洗漱用温水  避免冷水刺激诱发血管痉挛。

居室通风防闷  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冷风直吹。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秋凉心血管警报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