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这些“要命”症状要警惕,急救黄金时间别错过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这些“要命”症状要警惕,急救黄金时间别错过

杨济南 娄底市冷水江市禾青镇卫生院
2025年07月23日 48页 1082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持续高温的天气里,“中暑” 成了高频词,但很多人不知道,中暑也分轻重,其中最危险的一种 —— 热射病,可不是普通中暑那么简单,它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热射病的死亡率可高达 20%-70%,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将死亡率降低至 10% 以下。因此,认清热射病的 “要命” 症状,抓住急救黄金时间,至关重要。

一、热射病:比普通中暑危险百倍的 “高温杀手”

普通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不畅的轻微不适,如头晕、乏力等,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可快速缓解。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因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身体调节失衡,产热大于散热,核心温度迅速升至 40℃以上,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人体正常体温 36 - 37℃,环境温度超皮肤温度时主要通过出汗蒸发散热,高温高湿环境中汗液蒸发受阻致体温飙升,核心体温超 40℃会使重要器官受损,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

二、警惕这些 “要命” 症状,早识别才能早救命

热射病发展迅速,典型症状,患者核心体温超 40℃,停止出汗,皮肤干燥、灼热、发红,因汗腺功能衰竭或中枢神经受损失去出汗散热能力,体温持续攀升。

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时抽搐、昏迷,如有人高温劳作后说胡话、走路不稳甚至倒地不醒。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横纹肌溶解,肌肉酸痛、尿液呈茶色。热射病症状可能叠加且进展快,如建筑工人高温工作后从类似普通中暑症状发展为热射病。

三、这些人群更容易 “中招”,需重点防护

热射病并非人人会患,以下人群因身体调节能力弱或暴露风险高更易患病:

如建筑、环卫等行业人员,长时间高温工作产热多、散热难,夏季高温作业人群热射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 8 - 10 倍。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有基础疾病,对高温耐受性差;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65 岁以上老年人热射病死亡率高达 50%。患有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身体代谢或循环功能异常,散热能力弱,如肥胖者患热射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 3 倍。高温下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身体产热急剧增加,补水不及时易引发热射病,夏季马拉松赛事中热射病案例频发。

四、急救黄金时间:“白金 15 分钟” 和 “黄金 1 小时”

热射病急救有两个关键节点:发病后“白金15分钟”和“黄金1小时”。研究显示,15分钟内有效降温可减少器官损伤,超1小时未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大增。

首先快速降温,这是核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去衣物,用凉水喷洒或擦拭全身,重点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也可用冰袋、冷毛巾敷,有条件可将患者浸泡在20 - 25℃水中(头部露出)。降温时持续监测,降至38.5℃左右停强降温,防体温过低。接着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呕吐物堵塞,若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然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用于清醒患者),让意识清醒患者少量多次饮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100 - 200毫升,避免大量饮水呕吐。但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不可喂水,防呛咳、窒息。最后立即送医,急救同时拨打120,尽快送有救治能力的医院。途中继续降温,记录体温、意识等信息告知医护人员。

五、预防热射病:这些措施能帮你避开 “高温陷阱”

热射病虽然凶险,但完全可以预防,尤其是在高温天气里,做好以下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

减少高温暴露,尽量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一天中最热时段)外出,如需外出,做好防晒措施,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戴宽檐帽、太阳镜。

高温环境下,每小时可饮用 100-200 毫升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从事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电解质的补液盐。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高温作业者要遵循 “做两头、歇中间” 的原则,每工作 1 小时休息 15-20 分钟,避免连续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劳作。家人要多关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为其提供凉爽的居住环境,提醒他们减少外出。家中可准备冰袋、温度计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是可防可救的 “高温急症”。只要我们认清它的危险信号,抓住急救黄金时间,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开这个 “高温杀手”。在高温天气里,多一份警惕,就多一份安全。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热射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