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胃肠功能紊乱:调理亚健康脾胃,远离胃炎、便秘
老年模式

胃肠功能紊乱:调理亚健康脾胃,远离胃炎、便秘

覃信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2025年06月11日 21页 3897 海报 复制链接

你是否常饭后胃胀如鼓、被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困扰,对饮食焦虑?这些“小毛病”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在捣乱,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一组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常见腹胀、腹痛、排便异常等,但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长期忽视或诱发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甚至结肠息肉。本文将从病因、症状到调理方案提供科学应对之策。

一、胃肠功能紊乱:现代人的“隐形消化危机”

· 餐后不适:进食后胃胀、嗳气、早饱,甚至恶心呕吐;

· 排便异常:便秘(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或腹泻(粪便稀溏、次数增多),甚至两者交替出现;

· 腹痛定位模糊:隐痛、胀痛,位置不固定,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 全身症状:乏力、头晕、失眠,甚至伴随焦虑、抑郁情绪。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胃肠功能紊乱与“脑 - 肠轴”失调紧密相关,长期压力、焦虑(如5 - 羟色胺)影响胃肠蠕动,(如暴饮暴食、高脂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药物刺激(如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是诱因。

二、饮食调理:从“入口”开始修复胃肠

1. 调整饮食结构

· 低刺激、易消化:优先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辛辣食物。用小米粥、山药粥替代油条、炸鸡,用清蒸鱼替代红烧肉。

· 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但需循序渐进。便秘者可从每日10克开始,逐步增加至25-30克,推荐燕麦、糙米、芹菜、苹果等。

· 补充益生菌: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日常可饮用无糖酸奶,或食用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制剂。

2. 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 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固定时间,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例如,早餐7:30、午餐12:00、晚餐18:00,每餐七分饱。

· 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可减轻胃肠负担,建议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

· 少食多餐:胃胀、反酸者可采用“三餐两点”模式,即在两餐之间加餐低糖水果或坚果(如10颗杏仁)。

3. 避免“伤胃”食物

· 高脂食物:炸鸡、薯条、奶油蛋糕等会延缓胃排空,加重腹胀;

· 生冷食物:冰镇饮料、生鱼片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痉挛;

· 产气食物:豆类、洋葱、碳酸饮料易导致腹胀,需适量摄入。

三、生活方式干预:激活胃肠“自愈力”

1. 适度运动

· 有氧运动:每日30分钟快走、慢跑或游泳,可促进胃肠蠕动;

· 腹部按摩:饭后半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5-10分钟,缓解胃胀;

· 瑜伽体式:猫牛式、下犬式等可放松腹部肌肉,改善消化功能。

2. 规律作息

· 充足睡眠:熬夜会扰乱胃肠生物钟,建议每晚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

· 定时排便: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养成条件反射。

3. 情绪管理

· 减压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缓解焦虑,每日10分钟即可见效;

· 社交支持:与亲友倾诉或参加兴趣小组,减少孤独感;

· 心理咨询:若长期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帮助。

四、医学干预:精准治疗,避免滥用药物

1. 药物治疗

·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适用于餐后饱胀、早饱;

· 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缓解反酸、胃痛;

· 通便药:乳果糖、聚乙二醇适用于便秘,但需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 止泻药: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但腹泻缓解后需停用。

2. 中医调理

· 中药:脾胃虚弱型可用四君子汤,肝郁气滞型可用柴胡疏肝散;

· 针灸:刺激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

· 艾灸:温灸神阙穴(肚脐)可缓解腹痛、腹泻。

五、预防复发:构建长期健康屏障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胃痛者,需每年进行胃镜检查;

· 幽门螺杆菌筛查:若检测阳性,需遵医嘱进行“四联疗法”根除;

· 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减少外出就餐频率;

· 记录“饮食-症状”日记:观察哪些食物会诱发不适,逐步调整饮食。

结语

胃肠功能紊乱是身体发出的“亚健康信号”,但通过科学调理,多数症状可显著改善。记住,调理胃肠需“耐心+细心”:从调整每一口食物到坚持每日运动,从管理情绪到定期复查,每一步都关乎健康。从今天起,关注脾胃健康,用行动告别胃炎与便秘,让消化系统重归平衡!

基金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代码:GZXK-Z-20-30)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胃肠功能紊乱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