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预防接种,共筑健康防线

预防接种,共筑健康防线

陈凤娟 资阳市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11月13日 29页 1922 海报 复制链接

随着群众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预防接种已成为保护个体和群体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疫苗接种,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除,极大地减轻了疾病负担。然而,为了确保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接种者需要了解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接种的效果,促进全民健康。

1.预防接种的意义与作用

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人体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接种疫苗不仅有助于保护接种者本人的健康,还通过群体免疫效应,降低了疾病在社区中的传播风险,进而起到保护社会中那些无法接种疫苗的弱势群体(如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婴儿和老年人)的作用。群体免疫是指当大部分人群免疫力较强时,病原体的传播受到限制,从而保护了那些没有免疫力的人。

除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外,预防接种还能够显著减少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以麻疹为例,麻疹曾经是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随着疫苗的普及,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极大地减轻了卫生系统的压力,减少了因麻疹引发的并发症及其相关的医疗费用。

2.各种疫苗的种类与接种时机

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和疫苗的免疫原理,当前常见的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重组疫苗等类型。灭活疫苗是通过杀死病原体或其部分成分制成的疫苗,通常具有较强的免疫效果,接种后能激发体内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例如,流感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灭活疫苗的一类。减毒疫苗则是通过减弱或去除病原体的致病性制成的疫苗,接种后能够引发较为持久的免疫反应,如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即属于减毒疫苗。重组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病原体的特定基因转入其他生物中,合成出部分病原体成分,用以诱发免疫反应。此类疫苗的代表有乙型肝炎疫苗、HPV疫苗等。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机根据其免疫效果和疫苗的特点有所不同。婴幼儿期是免疫接种的重要阶段,常见的接种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这些疫苗通常需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开始接种,并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的时间表接种。此外,青少年时期也有一些重点疫苗的接种需求,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它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通常建议在9至14岁接种,推荐于性行为开始之前完成接种。

成人阶段也有一些重要的疫苗接种,尤其是针对流感、肺炎和带状疱疹等疾病的疫苗。老年人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减弱,应该特别注意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这能有效减少老年群体因感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3.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与安全保障

在进行疫苗接种时,除了确保接种的时机和种类正确外,患者和接种者还应特别注意一些安全事项,以保证疫苗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首先,接种前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对某些疫苗成分是否有过敏史。某些疫苗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含有某些辅料(如鸡蛋、乳制品等)的疫苗。如果有过敏史或其他健康问题,应告知接种医生,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或调整接种计划。

接种时,选择专业的接种机构非常重要。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严格按照疫苗的存储和操作规范进行。尤其是疫苗的冷链管理至关重要,许多疫苗需要在低温下储存,温度变化过大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接种者应确保接种机构遵守严格的疫苗保存标准,避免因疫苗质量问题影响接种效果。

接种后,接种者应在接种点观察15至30分钟,以防止出现过敏等急性反应。若出现红肿、发热、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大部分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较轻微,如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发热等,这些反应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但也有极少数人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

此外,接种后需要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对于需要多次接种的疫苗,如HPV疫苗或乙型肝炎疫苗,应严格按照接种时间表完成全程接种,确保免疫效果的最大化。

预防接种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构建起坚实的健康防线。接种过程中,安全性和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确保每一步都做到位,才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预防接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