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患者居家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气短,且病情易反复加重。居家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急性发作频率。
一、居家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洁:
(1)控制湿度与温度: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过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可用加湿器或除湿机调节;温度维持在18-22℃,避免冷风直吹(如空调、风扇不要对着患者)。
(2)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吸烟是慢阻肺加重的首要诱因,家人需共同营造无烟环境,同时避免患者接触厨房油烟、煤炉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味。
(3)定期清洁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选择雾霾少、气温适宜的时段);每周用湿布擦拭家具(避免扬尘),床单被套每周更换,减少尘螨滋生。
二、呼吸道护理:
1.有效排痰技巧:
(1)体位引流:若患者痰液黏稠难咳,可协助其采取“头低脚高”位(如垫高床尾15-20cm),拍打背部(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拍,每次5-10分钟),促进痰液松动。
(2)湿化气道: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ml(心肾功能正常者),或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稀释痰液(雾化后及时漱口,避免口腔真菌感染)。
(3)正确咳嗽:咳嗽前先深呼吸3次,吸气后屏气2秒,再用力咳嗽2-3声(咳嗽时身体前倾,双手按压腹部辅助发力),避免无效的浅咳。
2.氧疗的规范使用:
(1)适用情况:医生评估为“慢性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夜间吸氧更重要)。
(2)操作要点:使用医用氧气瓶或制氧机,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高流量吸氧可能抑制呼吸);定期清洁氧气管和湿化瓶(每日用清水冲洗,每周用白醋浸泡消毒);吸氧时避免明火(氧气助燃)。
三、用药管理:
1.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
(1)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是缓解气短的核心药物。使用气雾剂时,先摇匀,深呼气后将喷头对准口腔,按压的同时深吸气,屏气10秒再呼气;吸入剂需注意“吸完后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2)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长期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用药后必须漱口(减少咽喉刺激和胃部不适)。
(3)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饭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若痰液变稀但咳嗽加重,属正常现象(利于排痰),无需停药。
2.避免用药误区:
(1)不按需使用急救药:出现“突然气短加重”时,立即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2喷,间隔4小时可重复,若1小时内用3次仍无效,需立即就医)。
(2)不随意增减剂量:认为“症状好转就减量”可能导致病情反复,而过量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引起心慌、手抖等副作用。
四、饮食与营养:
1.营养原则:
(1)增加优质蛋白:慢阻肺患者常因呼吸耗能大导致营养不良,需多吃鸡蛋、鱼肉、瘦肉、豆制品(如每天1个鸡蛋+1两瘦肉+1盒牛奶),增强呼吸肌力量。
(2)控制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米饭、面条等主食,会使体内二氧化碳生成增多,加重呼吸负担,建议主食搭配杂粮(如玉米、燕麦),占每日饮食的50%-60%。
(3)少食多餐:避免一次吃太饱(胃膨胀会压迫肺部,加重气短),每日5-6餐,每餐七八分饱,晚餐宜清淡(如粥、蔬菜)。
2.特殊注意事项:
(1)吞咽困难者:若老人有呛咳,将食物煮软(如肉末粥、蔬菜泥),避免汤汤水水(易误吸入肺),必要时用增稠剂将液体调稠。
(2)水肿患者:合并心衰或肺心病的老人,需低盐饮食(每日盐<5g),少吃咸菜、腌肉,避免加重水肿。
总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居家护理,家人需要耐心留意老人的细微变化,例如痰液颜色、活动耐力等。同时,要定期带老人进行肺功能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并依据病情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