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夏季,这种虫子千万不要拍!

夏季,这种虫子千万不要拍!

王伶 攸县人民医院
2024年08月07日 30页 6956 海报 复制链接

每年到了夏季 ,皮肤科门诊陆续接诊到由不同虫子引发的皮肤疾病。常见的有蚊虫叮咬性皮炎、螨虫叮咬性皮炎、跳蚤叮咬性皮炎、蜱虫叮咬性皮炎、臭虫叮咬性皮炎、隐翅虫皮炎。本文重点与大家聊聊隐翅虫皮炎。

什么是隐翅虫?

隐翅虫是一种长得像蚂蚁一样的小飞虫,是的,是“一类”,而不是“一种”。“隐翅虫”是属于“隐翅虫科”(“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科”)昆虫的统称,大概有250多种。目前我国发现的毒隐翅虫种类主要包括梭毒隐翅虫、青翅蚊形隐翅虫、黑足蚊形隐翅虫。隐翅虫种类、数目以及个体的反应状态导致了最终临床表现的显著个体差异。

夏季,这种虫子千万不要拍!

什么是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多皮损形态各异,甚至有点奇形怪状,而这与其发病机制相关。不同于寻常昆虫相关性皮肤病的叮咬、叮蛰致病,隐翅虫皮炎并不是“咬”出来的,而是虫体被人拍死或捏死爆裂后虫体体液沾染所致。从本质上讲,隐翅虫皮炎主要属于“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多数隐翅虫皮炎都是早上起床的时候突然发现的,而皮损的发生其实很多都是在夜晚睡眠时。睡觉期间,隐翅虫偶然停留于皮肤上,被无意间拍死或压死后,隐翅虫体液沾染到皮肤上。隐翅虫的体液多呈强酸性(pH值约1-2),接近我们常用的洁厕剂的pH值。隐翅虫的毒素的酸度恐怖如斯,相当于超强的酸,因此说隐翅虫是“飞行的硫酸”。沾染到皮肤后可直接烧伤局部皮肤组织,而摩擦、涂抹、搔抓等原因使得虫体体液到处沾染,体液所达之处均可不同程度受损,也导致了皮损的分布与形态各异(摸到哪,哪得病;摸成啥样,长成啥样!)。皮肤损伤也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成片的红疹(中央严重的话还会发灰、发黑),其次是水疱,但最特别是有化脓样外观,容易误以为是感染。     

皮肤损伤的形态也特别,要点就是不规则,和接触毒素是吻合的,不像普通的虫咬皮炎,一般是丘疹状的水肿性红斑。隐翅虫皮炎通常伴有瘙痒、灼痛和灼热感。反应剧烈或者损害范围较大者可伴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程大约一周,愈后一般会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需要时间慢慢淡化),但很少会留下疤痕。

如何防治隐翅虫皮炎?

1、减少接触:隐翅虫白天常栖息于草丛或树林等阴暗处,人若长时间在草丛、树林间和林区作业时,应注意被惊扰的隐翅虫飞落到人体皮肤,尤其要减少在夜间灯光下去草丛间、树林间散步与纳凉,降低人与隐翅虫接触的频率。

2、杜绝入室:隐翅虫趋光性很强,夜间常趋光入室,应安装纱门纱窗和挂蚊帐是有效防止隐翅虫的入室与对人的侵害。

3、禁忌拍打揉捏虫体:隐翅虫虽然全身携带毒液,但毒液主要是在虫体体内,只要虫体内毒液不要大量释放,其感染是轻微的,所以当隐翅虫附着于人体暴露皮肤时,切勿用手拍打揉捏,最好及时用嘴吹掉或用器具拨落,是降低发病和控制重症发病的最有效方法。其次在室外作业或夜间外出活动时,在颈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也是减少隐翅虫侵害人体的有效方法。

如果已经出现了隐翅虫皮炎,要立即用肥皂水冲和清水洗患处皮肤,祛除虫体汁液残留。红斑损害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者糖皮质激素类乳膏外用。皮损破溃伴糜烂时,可选用生理盐水、0.1%利凡诺液等湿敷后外涂激素类乳膏。若出现脓疱、糜烂等表现时,可同时给予抗生素类软膏预防感染。必要时予以口服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果病情严重及时就诊。

以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拍!不要拍!不要拍!!!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隐翅虫皮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