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老不好?分清“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对症处理更有效
咳嗽是人体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能帮助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分泌物等,但如果咳嗽持续不愈,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很多人面对“咳嗽老不好”的困扰时,常常盲目用药却收效甚微,其实关键在于没有分清“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只有明确二者的区别,才能对症处理,让咳嗽更快缓解。
一、什么是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通常指持续时间在 3 周以内的咳嗽,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大多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是身体应对外界刺激的即时反应。
1.1常见原因
普通感冒:这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除了咳嗽,还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低热等症状。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咳嗽往往较为剧烈,初期可能为干咳,随后会出现咳痰,痰液颜色可能为白色、黄色或绿色。
环境刺激:吸入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等,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急性咳嗽。这种咳嗽通常在脱离刺激环境后会逐渐缓解。
1.2应对原则
急性咳嗽一般具有自限性,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多休息、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果咳嗽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若伴有咳痰,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帮助痰液咳出,避免盲目使用强效止咳药导致痰液滞留气道,加重感染。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等,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抗生素无效,无需使用。
二、什么是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则是指持续时间超过 8 周的咳嗽,部分患者甚至会咳嗽数月、数年。与急性咳嗽不同,慢性咳嗽的病因更为复杂,往往不是单一的感染因素导致,需要更细致的检查和诊断。
常见原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夜间或凌晨加重,运动、冷空气刺激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咳嗽。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支气管炎。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由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引起,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引发咳嗽。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咽喉部,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慢性咳嗽。这种咳嗽多在餐后、平卧时加重,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等症状。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痰液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肺癌、心理性咳嗽、药物诱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少见和罕见慢性咳嗽所占比例不高,但涉及病因繁多。
应对原则
慢性咳嗽的治疗关键在于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由于慢性咳嗽病因复杂,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鼻窦 CT、胃镜等,以确定具体病因。如果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则需要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需要使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同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睡前避免进食。
三、3-8 周的咳嗽:亚急性咳嗽
在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之间,还有一个 “亚急性咳嗽” 的概念,即持续时间在 3-8 周的咳嗽。亚急性咳嗽多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也就是感冒等感染痊愈后,咳嗽仍持续一段时间。这种咳嗽通常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受损后,黏膜下神经暴露,敏感性增加所致,一般会逐渐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止咳药或抗组胺药等缓解症状。
四、咳嗽处理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咳嗽后会自行购买抗生素、止咳药等,但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滥用还可能导致耐药性;强效止咳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超过 3 周,或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