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脑梗塞,第一时间该做什么?急救黄金法则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它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而能否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掌握脑梗塞急救的黄金法则,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一、认识脑梗塞:时间就是大脑
脑梗塞发生时,每秒有成千上万神经细胞因缺血死亡。医学研究表明,发病后4.5小时是黄金急救时间,此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脑组织损伤。若超过这一时间窗,脑细胞坏死不可逆转,患者可能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快速识别:记住 “FAST” 原则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国际广泛推荐的 “FAST” 原则快速判断他人是否可能患脑梗塞:
F(Face 面部下垂):让患者微笑,看面部是否不对称、一侧嘴角是否下垂,脑梗塞患者常因面部肌肉无力出现面部歪斜。
A(Arm 肢体无力):让患者抬双臂10秒左右,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抬起,肢体无力常见且多为单侧受累。
S(Speech 言语障碍):让患者重复 “今天天气很好” 等简单话语,看是否含糊不清、用词错误或无法说话,言语障碍是重要信号。
T(Time 及时就医):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记录发病时间,尽快送患者去有溶栓条件的医院。
此外,脑梗塞还可能伴随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一旦发现需高度警惕并及时急救。
三、第一时间急救:正确方法要牢记
当怀疑他人发生脑梗塞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采取以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家属或旁观者要保持镇静,避免慌乱,过度情绪波动会加重病情、影响判断操作。
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 120),清晰准确告知患者发病时间、地点、症状及既往病史,不要挂断电话,听从指导操作。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平放于床或地面,头部略抬高 15° - 30°以减少脑部充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呕吐,将头部偏向一侧防窒息,解开领口、领带、腰带等束缚物。等待急救时避免错误操作,不要给患者喂水、药或食物,以防呛咳、误吸;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不要摇晃头部或身体,以免加重脑部损伤;未明确病情时,不要给患者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物,以免影响后续治疗。准确记录患者发病时间,这对医生判断治疗时机和制定方案很重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注意症状变化并及时告知急救人员。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向急救人员说明希望将患者送往具备脑梗塞急救条件的医院,即能够开展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的医院。这些医院通常设有卒中中心,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诊疗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
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车辆平稳行驶,避免剧烈颠簸。同时,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配合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
到达医院后,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可能会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脑出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家属要及时提供患者的详细信息,如发病时间、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不要隐瞒病情。
如果医生建议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家属应充分信任医生,尽快做出决定。静脉溶栓治疗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但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情况下,其获益远大于风险。犹豫和拖延只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预防大于治疗
虽然我们重点介绍了脑梗塞的急救方法,但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更为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遵医嘱服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学会释放压力。
总之,脑梗塞的急救关键在于 “早识别、早呼救、早治疗”。记住 “FAST” 原则,掌握第一时间的急救步骤,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黄金治疗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脑梗塞的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脑梗塞远离我们和我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