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透析后总想吃盐?控盐有技巧,这几个替代调味法可以试试

透析后总想吃盐?控盐有技巧,这几个替代调味法可以试试

李颉 湘潭县中路铺镇中心卫生院
2025年07月16日 42页 2633 海报 复制链接

透析患者常面临“想吃盐却不能多吃”的矛盾——肾脏功能受损后,排钠能力下降,过量摄入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引发高血压、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但长期严格控盐又容易让食物变得寡淡无味,加重食欲下降。其实,通过巧妙的调味替代,既能减少盐的摄入,又能让食物保持风味,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透析患者为何总想吃盐?先理解“盐依赖”的成因

透析患者对盐的渴望并非单纯的“嘴馋”,而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信号:

• 生理因素:透析过程中会清除部分电解质,加上饮食限制,可能导致体内钠水平波动,大脑发出“补充盐”的信号;此外,长期低盐饮食会让味蕾对咸味的敏感度降低,需要更多盐才能满足口感需求,形成“越控盐越想吃”的恶性循环。 

• 心理因素:食物味道单调时,人们会本能地想念咸味带来的满足感,尤其对习惯高盐饮食的人来说,低盐饮食容易产生“被剥夺感”,反而更渴望盐。

但必须明确:透析患者每日盐摄入量需严格控制在3~5克(约一啤酒瓶盖),过量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水肿、血压升高,甚至影响透析效果。因此,用“替代调味”提升风味,比单纯忍耐更实际。

二、6类“无盐调味法”,让食物变好吃

1. 用天然食材的鲜味替代盐

许多食材本身含有谷氨酸等鲜味物质,能在不增加钠的前提下提升风味,是控盐的核心技巧:

•蔬菜类:白菜、冬瓜、黄瓜、洋葱、胡萝卜、西兰花、芹菜、菠菜、这些蔬菜焯水食用,相对含钾较低且水分易控制

• 肉类:鸡肉(去皮)、牛肉(瘦)、排骨等,本身的肉香能中和寡淡。建议用清炖、清蒸的方式,保留食材原味,避免过度加工掩盖鲜味。

2. 用香辛料激发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香辛料通过刺激嗅觉和味觉,能让大脑感知“味道丰富”,从而降低对咸味的需求。适合透析患者的安全香辛料有:

• 基础款:葱、姜、蒜(切末或拍碎爆香,是万能提味剂)、香菜、紫苏(增加清新感)。

• 风味款:黑胡椒(研磨成粉,适合肉类、汤品)、花椒(少量增加麻香,注意避免过辣)、八角、桂皮(炖肉时放1~2颗,增香不抢味)、柠檬(挤汁或切片,用酸味提升清爽感,尤其适合鱼类、鸡肉)。

• 注意:避免使用含盐的复合调料(如十三香、麻辣鲜等),选择纯香辛料。

3. 用酸味平衡口感,减少对盐的渴望

酸味能刺激唾液分泌,让食物更“有味道”,同时掩盖淡味带来的寡淡感:

• 天然酸味来源:柠檬、酸橙、醋(米醋、苹果醋,每次用量不超过10毫升)、番茄(本身带酸)、山楂(少量煮水或炖肉)。例如,凉拌菜加一勺米醋和柠檬汁,清爽开胃;烤鱼时表面铺几片柠檬,去腥又提味。

• 搭配技巧:酸味与鲜味食材结合效果更佳,比如番茄炖牛肉(番茄的酸+牛肉的鲜),无需多盐也很下饭。

4. 用甜味调和,降低对盐的敏感度

• 天然甜味食材:南瓜、胡萝卜、山药、红薯(本身带甜,可替代部分主食,或加入汤、粥中增加甜味)、少量葡萄干(无添加糖,每次不超过5颗)。

• 注意:避免使用白砂糖、冰糖,可用甜菊糖(天然代糖,热量低、不影响血糖)少量调味,但每日用量不超过1克;糖尿病透析患者需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5. 用烹饪手法提升“口感风味”

• 蒸、煮、炖:最大程度保留食材鲜味,避免高温破坏营养。例如,清蒸鱼时放姜丝和葱丝,出锅淋一勺香油,鲜味更突出。

• 快炒、炝:用高温快速锁住水分,让食材更有“嚼劲”,搭配少量香辛料(如蒜末、辣椒碎)提升刺激感。比如,炝炒西兰花时加少许蒜末,脆嫩又入味。

• 勾芡:用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勾薄芡,让汤汁附着在食材表面,口感更浓郁,减少对盐的依赖。

三、给透析患者的3个实用提醒

1. 循序渐进调整口味:味蕾需要2~4周适应低盐饮食,初期可逐渐减少盐的用量,同时增加天然调味,避免突然改变导致食欲骤降。

2. 分餐调味更灵活:如果家人不控盐,可先给患者盛出无盐/低盐的食物,再对剩余部分加盐,避免交叉影响。

3. 结合病情调整: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糖类和甜味食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5.5mmol/L)需避免过量食用香菇、海带、香蕉等含钾高的调味食材。

控盐对透析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但绝非“只能吃寡淡食物”。通过天然食材的鲜味、香辛料的风味、巧妙的烹饪手法,完全可以让低盐饮食变得丰富可口。关键是耐心调整口味,同时警惕隐形盐,让“控盐”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健康习惯,而非负担。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透析控盐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