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支架是“通血管”利器
“血管堵了70%,必须放支架吗?”“放了支架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冠心病患者绕不开的问题。冠心病就像给心脏供血的“水管”被水垢堵住,而支架手术就是用“微型支架” 撑开堵塞的血管,让血流重新畅通。这个被称为“通血管利器”的技术,拯救了无数心梗患者的生命,但很多人对它的原理仍一知半解。搞懂支架如何“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守护心脏健康。
血管堵了:心脏在“喊渴”
冠心病的根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的斑块就像水垢,会越积越厚,让血管腔变窄。当狭窄超过50%,心肌供血就会不足,出现胸闷、胸痛(心绞痛);若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死血管,就是急性心梗,心脏肌肉会因缺血坏死,就像干旱的庄稼得不到灌溉。
65岁王大爷散步时胸痛,停下休息几分钟缓解,检查发现冠状动脉一处狭75%。医生称,这如同水管被堵大半,运动需氧增加时才供水不足,平时看似正常,实则危机四伏。血管狭窄程度是判断是否需支架的重要依据,但非唯一标准,若狭窄轻却频繁心绞痛,或斑块不稳定易破裂,也可能需提前干预。
药物能延缓斑块生长,却不能消除已形成的狭窄。就像用清洁剂能减慢水垢堆积,却冲不掉已有的硬块,这时就需要支架来“物理撑开”血管。
支架手术:给血管“撑把伞”
支架手术的原理简单直接:通过导管把压缩的支架送到堵塞部位,膨胀后撑开血管,就像给塌陷的隧道支起钢架。手术过程不用开胸,医生从大腿根部或手腕的血管插入导管,在X光引导下直达冠状动脉狭窄处,通过球囊扩张让支架撑开并紧贴血管壁,最后撤出导管,留下支架永久支撑血管。
整个手术约30~60分钟,患者全程清醒,可能只感觉轻微胀痛。58岁的张阿姨心梗发作时,血管被血栓堵死,医生通过支架手术迅速打通血管,她说:“手术中只觉得胸口闷胀感慢慢消失,像有股暖流流进心脏。”支架撑开后,血流立刻恢复,就像堵塞的水渠被疏通,干涸的土地重新得到灌溉,心肌细胞得以 “获救”。
现代支架多为药物洗脱支架,表面涂有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发生率不到5%)。就像给支架加了层“防护膜”,既撑开血管,又防止新的斑块形成,比早期的裸金属支架更安全可靠。
哪些情况需要请支架“出手”?
急性心梗是支架的“紧急战场”。心梗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就有大量心肌细胞死亡,支架手术能在90分钟内打通血管(“门-球时间”),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救治方案。数据显示,心梗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后,死亡率比单纯药物治疗降低50%,就像火灾时及时打开通道,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严重心绞痛影响生活时也需支架。若药物控制不佳,稍活动就胸痛,甚至夜间睡觉时痛醒,说明血管狭窄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支架不是“万能钥匙”。若血管多处弥漫性狭窄(像整个水管都长满水垢),或狭窄程度较轻(<50%),通常不建议放支架,前者可能需要搭桥手术,后者靠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即可。医生会根据血管造影结果,结合患者症状,制定个性化方案,不会盲目“放支架”。
放了支架,这些事要做好
支架手术不是“一劳永逸”,术后管理不当可能再次堵塞。坚持吃药是关键: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需联合服用12个月(防止支架内血栓),他汀类药物要长期吃(稳定斑块),就像给支架加 “双重保险”。
生活方式改造不能少。吸烟会加速血管再狭窄,放支架后必须戒烟;高盐高脂饮食会让新的斑块形成,要改成低盐低脂、多吃蔬菜的饮食;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能改善血管弹性,就像定期给水管做“保养”。
定期复查是“安全网”。术后1-3个月查心电图、血脂,6-12个月做冠脉造影或CT,监测支架是否通畅、有无新的狭窄。70岁的李大爷放支架后不遵医嘱,停药还喝酒,半年后再次心梗,检查发现支架内已严重狭窄,追悔莫及。
支架是冠心病治疗的“利器”,但不是“终点”。它解决了紧急的血管堵塞问题,却不能根除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放支架后,患者更要重视血管的长期保养,就像修好的水渠要定期清淤,才能保证长久畅通。了解支架的原理,配合医生治疗,才能让这根小小的金属支架,真正成为守护心脏的 “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