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你了解中药吗?怎样合理用药看这里

你了解中药吗?怎样合理用药看这里

韦淑兰 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中心卫生院
2025年09月03日 26页 4614 海报 复制链接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中药,不少人开始通过服用补益中药来治未病、强身健体。中药材来源天然,具有温和药效,中药服用之后大部分效果较好。随着近些年来中药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凸显出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不但会对疗效产生影响,也容易引发安全隐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的知识吧!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实际上是基于中医药理论下用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且具有一定保健和康复作用的药物,涵盖以下几种类型。

1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属于经炮制加工中药材后的产物,可直接调配制剂或煎汤。炮制属于独有的一种制药方法,经炒、炙、煅及其蒸等处理,可进一步将中药材毒性降低,改变药物性能,提升药效。如,经蒸制生地黄(性寒)后产生熟地黄,其性温,并且从生地黄清热凉血的作用,变为熟地黄滋阴补血的作用。

2 中药材

中药材实际上是只是进行简单加工或不加工的原生药,基本都取自自然界的矿物、植物及动物。如当归、人参、黄芪等植物类;阿胶、麝香、鹿茸等动物类;石膏、雄黄、朱砂等矿物类。上述中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及其采收时间的不同,都会对药效产生一定影响。

3中成药

中成药实际上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引导下降中药饮片作为基本原料,依据规定工艺和处方制作形成的剂型药品,包括胶囊剂、丸剂、片剂、口服液等多种类型。例如感冒清热颗粒、六味地黄丸均为中成药。虽然中成药具备效果稳定、服用方便等优势,但实际用药也还应该严格遵守中医药相关理论。

中药使用的误区

1无毒副作用

一般而言,中药取自天然的动植物,具有相对温和的药性,用药之后减少毒副作用。但如果以此就认为中药没有毒副反应,那是不对的,大量且长时间应用同一种药物,也容易引发一些副反应。

2 盲目使用补益药 

一些补益类中药虽然更偏向滋补气血阴阳,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如果长期使用没有经医师开具或者诊断的处方,不仅不能达到滋补的功效,还容易导致发生不良反应。为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谨遵医嘱应用滋补类中药,辨证滋补。

3 夏季不宜服汤药

夏季煎煮中药汤剂不方便,因此不少人认为夏季不适合服用汤药。从疗效角度分析,其实夏季可使用中药。如黄连解毒汤、“藿香正气散”等中药汤剂就比较适合夏季。

中药合理用药的原则

1. 辨证施治

    中医理论指出,辨证施治属于其优势和精髓所在,中医学注重“证”的判断和整体观。中医辨证施治包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且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评估实际情况,结合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等辨证方法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依据辩证结果,参考中药的归经、性能、主治等特点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用药。

2. 遵循药性

中药有四性(温、寒、热、凉)、五味(甘、酸、苦、辛、咸)。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应该与病情结合对其药性进行合理选择,最终起到调和五脏、平衡阴阳的临床功效。

3. 注意配伍

中药配伍实际上是依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要求,联合应用两种及以上中药,以此进一步减少副作用且提升临床疗效。合理且科学的配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药效,但如果不合理配伍,容易引发副反应或降低药效。古人总结出药性“七情”,其一,单行,也就是一味药单独使用,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具备大补元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脱。其二,相须,即为依据类似功用药物进行配伍,充分发挥协同功效,提升效果,如知母与石膏配伍具备清热泻火的功效;芒硝、大黄均可泻下通便,配伍之后可增强药效。其三,相使,即为以一种药物为主,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如用黄芪配合茯苓治疗脾虚水肿,具备强化益气健脾利水的功效。其四,相畏,即为另外一种药物能够消除或者抑制一种药物的毒性。如可用生姜来消除生半夏的毒性。其五,相杀,就是使用一种药来将另一种药物毒性反应消除。如绿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巴豆毒性。其六,相恶,即为配伍两种中药,会降低药效。如莱菔子与人参配伍,会减少人参大补元气的作用。其七,相反,即为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中药属于我国历史遗留下的重要宝贵财富,且中药学属于充满奥秘和智慧的学科,了解中药知识,合理使用中药,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健康,同时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让一起共同弘扬和传承中药文化,让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中药合理用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