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如何从细胞变化中找到疾病的“证据”?

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如何从细胞变化中找到疾病的“证据”?

马燕 简阳市妇幼保健院
2025年09月03日 39页 2939 海报 复制链接

病理科的显微镜下,藏着疾病诊断的终极答案。病理医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微观变化,为癌症、感染等疾病提供铁证。一块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在他们眼中是一部记录病变的天书,而细胞的形态、排列和染色特征,就是破解天书的关键密码。

一、先识常态,再辨异状

病理诊断的前提是掌握正常细胞的标准像。人体细胞有着严格的形态规范:上皮细胞像整齐叠放的砖块,淋巴细胞是直径一致的小圆球,神经细胞带着长短不一的信号触角。这些细胞的大小、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甚至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分布,都有规律可循。

当疾病来袭,细胞会率先叛变。肿瘤细胞常表现为大小悬殊的异型性,有的膨胀成正常细胞的数倍,有的则萎缩成侏儒。细胞核会变得肿大、颜色加深,甚至出现多核、分叶等畸形。炎症状态下的细胞则会水肿发胖,细胞质里出现颗粒或空泡。就像识别伪钞需要熟悉真钞的每一处细节,病理医生正是通过比对细胞与标准像 的偏差,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二、染色技术:给病变上色标记

透明的细胞在显微镜下难以分辨,染色技术让病变显形。最常用的 HE 染色是病理诊断的基础语言:苏木精将细胞核染成,伊红使细胞质呈淡红色,清晰勾勒出细胞的轮廓和内部结构。

不同疾病会呈现独特的染色特征。结核感染的组织会出现红染的颗粒状干酪样坏死,仿佛细胞被碾成了粉末。脂肪变性的肝细胞里,红色细胞质中会出现透亮的空泡,像被蛀空的蜂巢。淀粉样变性则让组织染上均匀的粉红色,如同蒙上一层玻璃纸。这些特征性染色改变,能帮助病理医生快速锁定嫌疑病种。

遇到疑难病例时,特殊染色会精准出击。过碘酸-雪夫染色能让糖原变成紫红色,揪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抗酸染色专门捕捉结核杆菌,让这些顽固细菌显形为红色杆状。马松染色则能区分胶原纤维与肌纤维,助力诊断肝纤维化、心肌纤维化等疾病。染色就像给病变贴上彩色标签,让隐藏的异常无所遁形。

三、细胞队形藏着疾病密码

细胞的排列方式是诊断的另一把钥匙。正常组织的细胞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心肌细胞平行排列成束,平滑肌细胞环形围绕血管,肺泡上皮细胞铺成轻薄的气体交换膜。这种秩序一旦被打破,就可能是疾病的警报。

良性肿瘤的细胞虽形态异常,却仍保持队形。乳腺纤维瘤的细胞会围绕纤维轴心形成漩涡,甲状腺腺瘤的细胞排列成规整的滤泡。恶性肿瘤则彻底失控,癌细胞像溃散的散兵,突破正常组织的边界,形成杂乱无章的癌巢。比如肺癌细胞会突破肺泡壁的基底膜,形成浸润性生长的条索。肠癌组织中,癌细胞会破坏肠壁的正常腺体结构,形成不规则的细胞团。

炎症也会改变细胞的排列。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会像冲锋的士兵聚集在病变部位。慢性炎症则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的集群驻扎 为特点。这些不同的细胞阵型,暗示着疾病的类型和发展阶段。

四、综合研判:拼凑完整证据链

病理诊断绝非单一指标的判断,而是多维度证据的综合研判。在胃癌组织切片中,医生既要观察癌细胞的异型性,也要检查其是否突破黏膜下层,还要确认淋巴结中是否有潜逃 的癌细胞。这些信息共同构成疾病的完整档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这份报告不仅能明确疾病性质,还能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比如判断肿瘤是否需要化疗、放疗,或是适合靶向治疗。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免疫组化技术会精准定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内的蛋白质结合,让病变细胞显示出棕黄色标记。比如 CD20 抗体能标记 B 淋巴细胞,帮助确诊淋巴瘤。HER2 蛋白阳性则提示乳腺癌可能对靶向药物敏感。这种分子水平的鉴定,让诊断精度达到新高度。

五、结论

从细胞形态的细微改变,到染色特征的特殊标记,再到排列方式的秩序紊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捕捉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破解疾病谜题的关键碎片。正是这些微观证据的拼接,让病理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指南针,也彰显着现代医学以证据说话 的严谨与力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病理诊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