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传统医学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本报记者 胥伟岩
2025年09月10日 1472

秋季是老年人慢阻肺的高发季节,因秋季气温下降、空气干燥且过敏原增多,易刺激呼吸道,诱发或加重病情。

支持专家: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杨善军

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是一种由老慢支、肺气肿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这样的一类疾病。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杨善军表示,中医在慢阻肺防治上有独特优势,围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证施治。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未病先防:减少诱发与增强体质

避邪护肺  杨善军提醒,秋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感冒是慢阻肺重要诱因);雾霾或沙尘天气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防止外邪(如寒邪、燥邪、粉尘)侵袭肺部。

调理饮食  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秋季可适当食用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莲子等,避免辛辣、油腻、过咸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同时可搭配健脾食物(如山药、茯苓),因“脾为肺之母”,健脾能间接养肺。

穴位保健  日常可按摩肺俞穴、膻中穴能起到宣肺理气、增强肺功能的作用。

适度锻炼  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也可练习“腹式呼吸”,能改善肺通气功能。

既病防变:控制症状与延缓进展

辨证用药  杨善军介绍,“寒饮停肺”者(表现为咳嗽、痰白清稀、怕冷),常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痰热壅肺”者(表现为咳嗽、痰黄黏稠、口渴),常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肺肾气虚”者(表现为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腰膝酸软),常用金水六君煎补肺益肾,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外治  可艾灸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每周2-3次,能温通经络、散寒止咳,适合虚寒型患者。

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悲忧伤肺”,不良情绪会加重肺功能损伤,需引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聊天、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食疗方

专家表示,通过食疗缓解慢阻肺应遵循“润肺化痰、健脾益肺”原则,以温和、易消化食材为主,辅助改善咳嗽、气短、痰多等症状。

百合银耳莲子羹

食材:干百合15克、银耳1朵(泡发)、莲子10克、冰糖少量(可选)。

做法:银耳去蒂撕成小朵,与百合、莲子一同放入锅中,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40分钟,至食材软烂、汤汁黏稠,可加少量冰糖调味。

作用:润肺生津、缓解燥咳,适合秋季口干。

雪梨川贝蒸水

食材:雪梨1个、川贝母粉3克(或整个川贝5-6粒,需提前研碎)、少量蜂蜜(可选,血糖正常者用)。

做法:雪梨顶部切开,挖去中间核,放入川贝粉,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放入蒸锅蒸20分钟,吃梨肉、喝蒸出的汤汁。

作用: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适合咳嗽伴黄痰、口干患者。

穴位按摩

专家介绍,穴位按摩能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肺功能,辅助缓解慢阻肺患者的气短、咳嗽、胸闷等症状,操作简单且适合居家进行。

肺俞穴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位置: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宽度),左右各一。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每日1-2次。可在家人协助下操作,能宣肺理气、缓解咳嗽气短。

膻中穴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位置: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方法:用手掌根部或食指、中指指腹顺时针按揉,每次3分钟,力度轻柔,避免过度用力。能宽胸理气、减轻胸闷不适。

太渊穴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位置:腕横纹外侧端,桡动脉搏动处(中医“寸口脉”位置)。

方法: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避免按压动脉影响血流,每次2分钟,每日1次。能调理肺气、缓解气短。按摩时力度需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或骨骼,尤其老年人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更需控制力度。

运动功法

专家表示,适合慢阻肺患者的功法和运动,原则是温和、循序渐进、以改善呼吸功能和增强心肺耐力为主。

八段锦:动作缓慢柔和,需配合呼吸,能疏通肺部经络、增强肺通气。练习时保持呼吸平稳,不憋气。

老人秋防慢阻肺 中医来帮忙

太极拳:以“慢、圆、松”为特点,能改善呼吸节奏,增强下肢力量(减少运动时气短乏力)。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结合:用鼻子缓慢吸气(腹部鼓起),再用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腹部收缩),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2-3次,能减少肺部残气,缓解气短。若出现明显气短、胸闷、心慌,需立即停止,坐下或躺下休息。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老年人慢阻肺慢阻肺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