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青光眼早期不痛不痒?这些隐匿症状最危险

青光眼早期不痛不痒?这些隐匿症状最危险

张金华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5年08月06日 31页 2298 海报 复制链接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其可怕之处在于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发病时毫无痛感,等到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视神经已发生永久性损伤。了解青光眼的早期隐匿症状,是避免失明的关键。

一、青光眼:悄悄偷走视力的隐形杀手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核心机制是眼内压异常升高(少数患者眼压正常),压迫视神经导致其逐渐萎缩。视神经如同传递视觉信号的电缆,一旦受损无法修复,受损部分对应的视野会永久缺失。

与白内障等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的眼病不同,青光眼造成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的。多数青光眼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中度以上视神经损伤,部分已发展至失明阶段。这正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

二、最易被忽视的五大早期症状

视野缺损从周边开始是青光眼最典型的早期表现。患者最初会发现余光范围缩小,比如上下楼梯时看不到楼梯边缘,走路时容易撞到侧面的物体。由于中心视力未受影响,看正前方的事物依然清晰,因此这种缺损常被误认为是“老花眼”或“疲劳”。

夜间视力下降也需警惕。青光眼患者早期会出现暗适应能力减退,表现为从明亮环境进入暗处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清物体,夜间开车时难以适应对向车灯的强光。这种症状常被归结为年纪大了而被忽略。

眼胀与头痛的间歇性发作具有迷惑性。部分患者在情绪激动、长时间低头或暗环境停留后,会出现轻微眼胀、额部隐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由于症状短暂且不典型,容易被当作偏头痛处理,错过早期诊断时机。

看灯光出现彩虹圈是眼压升高的信号。当眼内压短暂升高时,患者看白炽灯或日光灯时,会发现光源周围出现彩色光环(类似雨后彩虹),这是由于角膜水肿导致的光散射现象。这种症状多在傍晚或疲劳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后消失,容易被误认为是眼花。

阅读时易疲劳也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表现。患者会发现看书、看手机时,眼睛很快出现酸胀感,字体边缘模糊,需要频繁休息才能继续。这种症状常被归咎于用眼过度,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容易被忽视。

三、哪些人是青光眼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需格外警惕: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青光眼发病率显著升高。有青光眼家族史者,亲属中存在青光眼患者的人,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高度远视人群。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包括眼药水、口服药)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这类人群即使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也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青光眼专项筛查。

四、如何通过检查早期发现青光眼

青光眼的筛查并不复杂,常规检查包括四项:眼压测量,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可快速检测,正常范围为10-21mmHg,超过24mmHg需进一步检查。视野检查,通过自动视野仪检测周边视野是否缺损,能早期发现视神经损伤。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乳头形态,青光眼患者会出现视乳头杯盘比扩大。房角检查,判断房角开放状态,区分青光眼类型。

其中,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是发现早期青光眼的关键。即使眼压正常,若出现视神经和视野异常,也可诊断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需要及时干预。

五、早期干预与日常预防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控制”。一旦确诊,需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控制眼压。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避免视力丧失。

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可减少眼压波动。控制情绪波动,避免焦虑、愤怒。避免长时间在暗环境中用眼,看电视时保证室内有柔和背景光。使用激素类药物期间定期监测眼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压、血糖。

六、结论

视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而青光眼正悄然威胁着这个窗口的清晰。它早期的隐匿症状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但只要我们能敏锐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那些被忽略的余光缩小、夜间视物模糊,主动做好筛查,就能在它造成不可逆损伤前拦住它。对付青光眼,主动预防和早期发现,永远是最好的防线。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青光眼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