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远离哮喘,让呼吸更顺畅!

远离哮喘,让呼吸更顺畅!

吴德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25年08月20日 13页 1307 海报 复制链接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咳嗽、喘息、气紧,常由尘螨、花粉、冷空气等诱发,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在急性发作时危及患者生命。了解哮喘诱发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控制哮喘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日常管理,患者可以有效减少症状发作,享受更自由的呼吸。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让哮喘不再成为生活的困扰,使每一次呼吸都更加顺畅和轻松。

1揪出“隐形敌人”!尘螨花粉冷空气是常客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在某些特定因素的刺激下反复发作,这些诱发因素往往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角落里,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轻易进入呼吸道,引发哮喘反应,尤其是在春秋季,空气中花粉浓度高,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中招”。除了这些常见的过敏原,气温骤变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或者在夜间温度下降时,冷空气会直接刺激气道,引起收缩和痉挛,空气中的烟雾、灰尘、香水味、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味也可能让哮喘患者喘不过气来。很多人以为只有剧烈运动才会诱发哮喘,其实不然,哪怕是情绪激动、大笑或哭闹,也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所以识别并避开这些“隐形敌人”至关重要。平时可以注意打扫房间、勤洗床单被套、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减少尘螨,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吸入过多花粉或冷空气,尽量远离吸烟环境。
2呼吸“警报器”响了!喘鸣胸闷快就医

当哮喘开始发作时,身体会发出一系列明显的信号,就像一个紧急“警报器”,提醒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呼吸变得困难,胸口感觉发紧、憋闷,像是压了一块石头一样喘不过气来,同时还会伴随明显的喘鸣声,尤其是在呼气的时候,声音更加清晰可闻。有些人在发作初期只是觉得咳嗽加重,尤其是夜间或清晨更为明显,但这种干咳往往是哮喘即将发作的前兆,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症状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出现说话断断续续、嘴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至站立不稳的情况,这时候说明氧气供应已经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就医。哮喘急性发作并不是慢慢加重的过程,有时可能几分钟内就迅速恶化,所以一旦感觉到不适加剧,就不能再拖延时间,应尽快使用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并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尤其是一些儿童或老年人,他们表达能力有限,症状可能表现得并不典型,比如精神萎靡、食欲差、活动减少等,也需要家长或照顾者格外留意。

3随身小“救急包”!吸入剂关键时救命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随身携带一支“急救吸入剂”就像带上了生命保障工具,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这种吸入式药物通常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比如沙丁胺醇,它的作用非常迅速,能在几分钟内扩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让呼吸重新顺畅起来。很多人在第一次确诊哮喘后不太重视这个“小药瓶”,觉得平时没事就不需要带着,结果等到真正发作时才后悔没准备。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出门多久、去哪,都要把吸入剂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比如挂在钥匙串上、放在包包侧袋或贴身口袋里。使用时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先深呼一口气,将喷嘴对准口腔轻轻一按,边吸气边喷药,然后屏住呼吸几秒钟,再缓慢呼气。一般一次使用1~2喷即可,如果5分钟后仍感不适,可以再重复一次,但如果连续使用三次还没有改善,就必须马上去医院。吸入剂不是长期控制药物,而是应急之用,因此只能缓解急性症状,不能代替日常规律用药。

4稳住“呼吸节奏”!规律用药+记录防发作

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病,光靠发作时使用急救药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做好长期管理,稳住“呼吸节奏”。很多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就自行停药,认为“现在不喘了就等于好了”,但实际上,气道炎症并没有完全消除,随时可能再次发作,所以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开具控制类药物,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制剂,这些药物需要每天按时使用,即使没有症状也不能中断。坚持规范用药不仅能有效抑制气道慢性炎症,还能大大减少急性发作的可能性。建立症状记录习惯也非常关键,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或使用手机APP,每天记录自己的呼吸状况、用药情况、是否有咳嗽或胸闷等异常表现,如果有明确诱因,比如接触花粉、天气变化、剧烈运动等,也可以一并记录下来,这样在复诊时医生可以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哮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