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听听医生怎么说!
胃镜检查,也称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或EGD,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检查手段,通过胃镜(一种细长、柔软的管子,前端带有摄像头和光源)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这项检查对于诊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哪些人群需要做胃镜检查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一、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
1.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胀、疼痛、饥饿样不适、恶心、呕吐、反酸、打嗝、食欲缺乏以及不明原因消瘦、出血、贫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疾病。
2.长期胃部不适:如果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应考虑进行胃镜检查。
3.吞咽困难:出现吞咽困难或进食不畅的情况,可能提示食管狭窄、食管癌等疾病,需要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1.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特别是发病年龄较早的,那么个体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这类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胃癌病变。
2.胃癌高发区居民:居住在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由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的影响,患胃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这类人群也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三、存在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人群
1.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如果患有萎缩性胃炎,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癌变。
2.胃息肉:胃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风险。因此,如果患有胃息肉,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3.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如果患有Barrett食管,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四、相关疾病治疗后的人群
1.胃十二指肠疾病治疗后:如果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经过治疗后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
2.胃癌手术后:胃癌手术后,为了防止复发和转移,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五、其他特殊人群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果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部位。
2.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如果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如IP抗原等)升高,应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等消化道肿瘤。
3.吞食异物:如果不慎吞食了硬币、假牙等异物,应通过胃镜检查进行确认,并在必要时进行异物取出。
4.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监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
六、胃镜检查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空腹准备:胃镜检查需要空腹进行,通常要求患者在检查前8-12小时内不得进食或饮水。
2.放松心情: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但患者应尽量放松心情,配合医生的操作。如果担心疼痛或不适,可以选择无痛胃镜检查。
3.告知病史:在进行胃镜检查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检查方案。
4.遵循医嘱:在胃镜检查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等刺激性活动。
结语
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手段。对于存在消化道症状、胃癌家族史、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相关疾病治疗后以及其他特殊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消化道疾病,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维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