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作息入手,中医帮你调养慢性胃炎
35 岁的李女士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主管,每天工作十分忙碌,经常为了赶方案而忘记吃饭,错过正常的饭点,晚上又习惯性的熬夜。最近几天,李女士时常感觉自己胃部隐隐作痛,不仅食欲下降很多,而且常感腹胀难受。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出了“慢性胃炎”的诊断,一时间也让她不知所措。其实,类似李女士这样进食不规律的上班族不在少数。虽然慢性胃炎会时刻困扰我们的生活,但只要做好相应的饮食作息等调理工作,就能帮我们减轻疾病影响,让胃部逐渐恢复“平静”与健康。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脚步中,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的健康亮起了红灯,慢性胃炎便是典型的“健康杀手”之一。为了大众的健康,就让我们共同探索慢性胃炎的中医养生道路吧!
一、你知道什么是慢性胃炎吗?
人的胃内壁覆盖着一层薄膜,如同一堵天然“屏障”保护着胃壁的安全。但由于多种病因影响,导致胃粘膜发炎或产生病变,便会造成慢性胃炎。发病后,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生活中很多原因都会导致慢性胃炎发病,例如饮食不规律、吸烟、精神压力大、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类似李女士这样饮食不节诱发疾病的病例十分常见。
二、中医如何看待慢性胃炎?
从中医角度出发,慢性胃炎属“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疾病,所以疗养需要从整体出发,做好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饮食作息调理。中医认为,人的胃就像一个“容器”,可以装载初步经口处理的食物,进行消化分解。而进一步吸收营养物质需要脾脏的配合,即为“脾胃相表里”。如果饮食不规律,或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或烦躁等状态,很容易伤及脾胃,导致消化功能失调,然后引发慢性胃炎。
三、慢性胃炎的中医调养办法
(一)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吃对食物才是养护脾胃的重要途径。例如山药,味甘、不燥不腻,属于平性食物,被称为‘脾胃之友’,通常医生会建议脾胃不和的人多食用山药,以煮粥、蒸制、煲汤等发挥其‘补脾胃’的作用。或是小米,性温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熬制成粥可以健脾和胃,非常适合胃不好的人群。另外,也可以吃一些红枣,用来泡水、熬粥或生吃,都能起到补中益气、养血驱寒的作用。或者食用一些南瓜,属于中性食物,可以帮助慢性胃炎患者补肝复元气,其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可以保护胃粘膜;但大量食用容易导致人体上火,不适合有上火热症的患者过量食用。
(二)避免接触刺激性食物
慢性胃炎最重要的是长期调理,类似辣椒、生蒜等刺激性的食物,日常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刺激胃粘膜的充血,继而加重炎症。而过酸、过甜、过咸的食物也要少吃,尤其浓茶、咖啡中含有大量的茶碱、咖啡因,会刺激胃酸的分泌造成严重不适。尤其酒精十分伤胃,慢性胃炎患者最好不喝。
(三)调整规律作息
中医认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子时)是身体自我调节、休养的重要时间段。是胆经当令,这个时候要进入熟睡状态,才能让胆经好好工作。而凌晨1点至3点肝经当令,需要患者进入深度睡眠,为各个器官的休养和调节提供空间。然而,很多人习惯性熬夜未曾按照规定时间休息,不仅伤肝,而且会影响脾胃正常功能。所以,中医建议每晚11点前最好能进入睡眠状态。午间工作时,若时间允许可以午睡半小时或一小时,有利于脾胃的休养。
(四)调整规律饮食
孔子主张“食不言、寝不语”,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中国古代医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而现代人大都习惯于边吃饭边看手机、电视,或聊天谈业务等,胃肠消化道原本需要调动大量的气血,去分解消化吸收食物。吃饭时一分心,使得本该流向胃肠道的气血,更多地流向了脑袋、眼睛、嘴巴,气血就形成一个上越上调的势,导致胃气不能充分下降,久而久之,食物就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脾胃就容易郁阻,脾胃郁阻了,肝木就得不到疏泄,肝气就郁滞,自然就容易胁胀痛,反酸,打嗝。食物没能充分吸收,久停胃中发酸了,就会引起西医所谓的胃炎,胃糜烂。所以,吃饭时专心致志,自然而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且更能感受到饱腹感,不会不自觉地多吃而导致肥胖,食物也能顺畅地降到胃肠彻底消化吸收。养成规律进食习惯,最好每餐定时、定量的吃,每餐八分饱即可。若是暴饮暴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每天预留半小时进食早午晚餐,尤其早餐能够中和胃酸,避免刺激胃黏膜,对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