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子宫里长了“小疙瘩”?切不切?看这 3 点就够了

子宫里长了“小疙瘩”?切不切?看这 3 点就够了

张斯斯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妇科
2025年09月03日 24页 2108 海报 复制链接

“体检报告说子宫里有个‘小疙瘩’,是不是得开刀?”“平时没不舒服,可一听说有‘疙瘩’,心里总发慌”—— 不少女性拿到体检结果时,都会有这样的焦虑。其实子宫里的 “小疙瘩”,大多是子宫肌瘤,90% 以上都是良性的,不用一听说就怕。至于 “切不切”,不用瞎猜,看清楚 3 个关键点,再结合自身情况,就能做出合适的选择,今天就把这些实用知识讲明白。

“切不切”,先看这 3 个关键问题

判断子宫里的 “小疙瘩” 用不用切,不用纠结大小,重点看它有没有影响生活、有没有干扰健康,这 3 个问题能帮你快速理清:

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出血、贫血?很多 “小疙瘩” 会影响月经,比如经期变得特别长,原本 5 天结束,现在要拖到 7-10 天;月经量也明显变多,以前一片卫生巾能管 3 小时,现在 1 小时就湿透,甚至要用到夜用加长款。长期这样,很容易造成贫血,比如蹲下去站起来头晕、平时没力气、脸色发白,严重时还会影响心跳和呼吸。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小疙瘩” 已经影响到身体机能,通常需要处理,不能光靠 “忍”。

第二个问题:会不会压到膀胱或直肠?“小疙瘩” 长在子宫里,要是慢慢变大,可能会挤压周围的器官。比如压到膀胱,就会总想去厕所,明明刚上完,没过多久又有尿意,甚至晚上要起夜好几次,影响睡眠;要是压到直肠,会经常觉得肚子胀、排便费劲,好几天才大便一次,或者大便变细。这种 “挤压感” 会严重影响日常作息,就算没有其他不舒服,也建议和医生商量处理方案。

第三个问题:有没有备孕需求?如果是年轻女性,还打算生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些 “小疙瘩” 长在子宫内壁或黏膜下,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怀不上,或者怀孕后容易流产。这种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做 “小疙瘩” 剔除术,把 “疙瘩” 去掉,尽量保留子宫,为怀孕做好准备。但如果已经不打算再生孩子,且 “疙瘩” 没造成不适,选择就会更灵活。

不同情况,这样应对更合适

搞清楚上面 3 个问题后,接下来就是 “怎么处理”。不是所有 “小疙瘩” 都要切,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关键是 “对症”:

如果快到绝经年龄(比如 45 岁以上),“小疙瘩” 又没引起出血、挤压不适,也没有备孕需求,通常可以先 “观察”。因为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会减少,而 “小疙瘩” 大多靠雌激素 “滋养”,绝经后可能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这时候不用急着开刀,只要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 B 超,看看 “疙瘩” 有没有变大、有没有变化就行,要是一直稳定,就不用特殊处理。

如果有出血贫血、器官挤压,或者备孕受影响,需要处理时,也不用怕 “开刀”,现在有多种方式可选。比如微创手术,像腹腔镜、宫腔镜,伤口只有几个小孔,恢复快,一般术后 3-5 天就能出院,适合 “疙瘩” 位置比较好、大小适中的情况;如果 “疙瘩” 特别大、位置比较深,或者数量多,医生可能会建议开腹手术,能更彻底地处理 “疙瘩”,虽然恢复时间稍长,但安全性也有保障。具体选哪种方式,医生会根据 “疙瘩” 的情况、你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定,不用自己硬选。

别慌!“小疙瘩” 多是良性,重点在 “遵医嘱”

很多人一听到 “子宫里有疙瘩”,就会联想到 “癌症”,其实完全不用这么怕。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就像子宫里长了个 “小肉球”,很少会变成恶性的,只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一般不会有大问题。

还有人觉得 “反正没不舒服,不用管它”,这也不对。有些 “小疙瘩” 虽然平时没症状,但可能会悄悄变大,等出现出血、挤压时,问题已经更严重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不舒服,只要发现 “小疙瘩”,都要定期复查,让医生跟踪它的变化;要是需要处理,别拖延,早处理早恢复,避免影响健康和生活。

总之,子宫里的 “小疙瘩” 不可怕,“切不切” 也不用瞎纠结。记住看 “出血贫血、器官挤压、备孕需求” 这 3 点,再结合年龄和症状,跟着医生的建议走,就能轻松应对。希望每个女性都能少点焦虑,多懂点健康知识,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子宫子宫肌瘤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