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消渴的中医秘籍:食疗+穴位按摩,轻松管理血糖

消渴的中医秘籍:食疗+穴位按摩,轻松管理血糖

郑霞 湖南省新田县中医医院
2024年08月07日 24页 4080 海报 复制链接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是我们熟知的糖尿病。立足中医整体观,依据药食同源理论提出的中医食疗在调治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积累。食疗的同时往往会配合穴位按摩一起来,可使血糖控制更平稳。以下介绍几个中医降血糖常用的食疗方和穴位。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亏虚、肾阴亏虚、胃热炽盛、肺热津伤、阴阳两虚5种,一种食疗方对应一个或两个及以上证型。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以治疗糖尿病的食疗方子:

1、薯蓣粥

做法:将怀山药轧细过筛,取30g山药粉和凉开水放入锅内,不断搅拌,沸腾两三下即成粥。可以经常食用。

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由单品山药组方而成的薯蓣粥对治疗糖尿病具有良效。现代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表明,薯蓣粥均能健脾益气,益肺补脾肾,在降低血糖、调控血脂等方面存在显著疗效。

2、玉米须煲肉

做法:将玉米须洗净,瘦猪肉切成片,玉米须和肉片一起放入陶瓷罐内加水适量,上蒸笼蒸,至猪肉熟透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可滋阴润燥,清热止渴,用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饮汤吃肉,每日1~2次。

3、四君子汤

做法:人参、白术、茯苓各10g,甘草6g,几味药放在一起,放在砂锅或者搪瓷盆中放入五碗水。药先泡2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水,开后小火慢炖,盖好盖子25—30分钟左右。

功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四君子汤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材皆为食药物质,共起甘温缓和之效,能健脾益气兼司运化之职,对脾肾阳虚型患者具有一定降糖作用。

4、青钱柳薏米茶

做法:青钱柳10克,薏仁5克,洗净后加水煮茶,饭后饮用。

功效:《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青钱柳叶具清热消渴解毒之效,临床应用时有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的药理作用。而薏米仁有祛湿排毒、利水消肿的作用。青钱柳薏仁茶不但可降血糖,还可缓解糖尿病人下肢浮肿的症状,不妨长期饮用。

5、枸杞子炖兔肉

做法:将兔肉洗净切成块,姜切片,山药切块,坐锅点火倒入水,放入兔肉、姜片、桂圆、山药,加入料酒、鸡精调味,炖一小时;枸杞用温水泡好,开盖后,加入枸杞改小火再炖半小时,关火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子为滋补肝肾之良药,据药理研究,其有降血糖作用。兔肉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滋阴强壮之功用,《本草纲目》及《增补本草备要》均言能“治消渴”。该方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肝肾不足者。肠燥胃热者不宜。

6、蚌肉苦瓜汤

做法:苦瓜洗净,去瓤,切成段。蚌肉洗净切成薄片;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先放入荷叶稍煮,然后加入苦瓜,煮3分钟;等到苦瓜与荷叶八成熟,加盐,捞出荷叶,最后放入蚌肉稍烫即可。

功效:苦瓜能清热、除烦、止渴,蚌肉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二者合用,特别适合糖尿病且脾胃阴虚有热的人食用。

除了食疗,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来降血糖。中医学家程凯博士认为“穴药同源”,穴位用对了可以加强药物与食疗的作用。以下是中医常用的4个降血糖穴位:

1、关元穴

【作用】缓解尿多

【位置】关元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即四横指处。

【手法】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关元可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2、内庭穴

【作用】控制食欲

【位置】内庭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

【手法】上下对掐揉内庭,可清胃泻火、控制食欲,还可治疗便秘、缓解牙齿肿痛。

3、鱼际穴

【作用】缓解烦渴

【位置】鱼际属手太阴肺经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手法】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掐鱼际可清肺热、利咽喉。

4、然谷穴

【作用】降血糖

【位置】它的位置在足内侧,首先找到脚的内踝骨,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就是然谷穴。

【手法】用拇指加力按双脚内侧的然谷穴,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如此反复10~20次,坚持每天按揉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消渴食疗与穴位按摩血糖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