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睡眠呼吸暂停:为何打鼾不只是噪音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为何打鼾不只是噪音问题

何甜 重庆渝西医院
2025年04月09日 14页 1715 海报 复制链接

夜深人静时,室内回荡的雷鸣般打鼾声让无数床伴辗转难眠。许多人将打鼾视为单纯的噪音困扰,一个小小的生活烦恼。这种认知存在严重误区。打鼾背后常常隐藏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健康威胁。当人们忽视这些夜间呼吸中断信号,身体正悄然承受着氧气不足的压力,心脑血管系统被迫超负荷工作。了解睡眠呼吸暂停不仅关乎睡眠质量,更直接关系到生命长度与生活品质。让我们揭开打鼾背后的真相,看清这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1. 睡眠呼吸暂停的本质与危害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呼吸障碍性睡眠疾病,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呼吸中断或浅表呼吸。这些呼吸暂停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晚上可发生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上呼吸道肌肉在睡眠中过度放松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阻碍了空气流通。想象一下柔软的气管就像没有支撑的塑料吸管,在吸气时被"吸"扁。这种阻塞造成呼吸中断,血氧水平下降,大脑接收危险信号后被迫短暂唤醒身体恢复呼吸,打破了正常睡眠周期。虽然患者通常没有这些微醒的记忆,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深度睡眠。

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对健康的影响远超想象。心血管系统首当其冲受到伤害。夜间反复的低氧状态犹如一种无形压力,迫使心脏加速跳动,血压升高。这种状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持续,血管壁遭受持续损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倍增。大脑同样无法逃脱这种伤害,长期缺氧状态下,脑细胞代谢紊乱,认知功能逐渐下滑,记忆力减退,判断力降低。新陈代谢系统也会失衡,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上升。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抵抗疾病能力变弱。这些危害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糖尿病等严重疾病。

2. 识别睡眠呼吸暂停的征兆

识别睡眠呼吸暂停需要关注一系列典型征兆。响亮的打鼾是最常见信号,尤其是打鼾声中伴随着明显的停顿,随后又突然恢复的模式更值得警惕。夜间呼吸暂停、憋气或喘气现象往往被床伴先于患者本人注意到。患者通常会描述早晨起床时感觉疲惫,仿佛没有真正睡着,即使睡眠时长已达标准时间。日间过度嗜睡也十分常见,患者可能在工作中、开车时甚至谈话过程中不自觉打盹。清晨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问题逐渐显现。夜间多次起床上厕所、睡觉时口干舌燥、早晨喉咙疼痛也是重要线索。情绪变化如烦躁、抑郁、焦虑可能源自长期睡眠质量差。某些体型特征增加患病风险,如颈部粗短、扁桃体肥大、下巴较小、肥胖等。

睡眠呼吸暂停常被误解为单纯打鼾、经常疲劳或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睡眠不足。这种错误认识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最佳诊治时机,任由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某些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如睡前饮酒会使咽部肌肉更加松弛;服用某些镇静类药物可能加重呼吸抑制;仰卧睡姿让舌根更容易后坠堵塞气道;超重肥胖使颈部脂肪组织增加,压迫上呼吸道。

3. 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与预防

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策略。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治疗,减轻体重能显著改善轻度患者症状。侧卧睡姿可减少气道阻塞风险。戒烟限酒尤为重要,酒精会加剧咽部肌肉松弛,烟草会增加上呼吸道炎症肿胀。规律运动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整体睡眠质量。睡前避免重餐可减轻腹腔对横膈膜的压力。抬高床头可利用重力减轻舌根后坠。

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中重度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CPAP通过面罩向气道提供恒定气流压力,如同气道的"支架",防止气道在睡眠中塌陷。正确使用CPAP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健康风险。口腔矫治器可帮助轻中度患者,通过前移下颌增大上呼吸道空间。严重病例或其他方法效果不佳时,手术治疗成为选择,包括软腭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切除术、舌根减小术等,根据具体阻塞部位定制手术方案。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睡眠呼吸暂停打鼾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