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一根细管的生命之旅:深静脉置管的日常护理要点

一根细管的生命之旅:深静脉置管的日常护理要点

梁春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03日 31页 1184 海报 复制链接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各种仪器“滴滴”作响,病人身上的“生命线”很多,但最核心、最脆弱的一条,往往是一根长不过20 cm、粗不过2 mm的置管——这就是深静脉置管(CVC)。

ICU患者为什么需要深静脉置管?

ICU患者往往面临多重挑战:

需要快速补充液体;提供营养支持;多种药物同时输注;持续生命体征监测。

普通静脉穿刺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深静脉置管能:

提供稳定的输液通路;高浓度药物输注;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监测中心静脉压等重要指标

然而,这根细管虽然能救命,但如果护理不当,也可能成为感染的"导火索"。今天就来聊聊需要注意的日常护理要点。

深静脉日常护理,记住这“五要五不要”:

一、 要 “干干净净” -无菌是头等大事!

细菌最爱往管子的入口和接头处钻,一旦进去可能引起发烧、寒战,甚至严重感染。

1、医护人员操作时:他们换药、冲管、打药前都会严格洗手、铺治疗巾,用专门的消毒液仔细擦管子入口和接头。这是最重要的防线!

2、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盖在管子入口上的透明贴膜或纱布,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贴得牢。如果发现贴膜卷边、松了、湿了(出汗、沾水)、脏了或者有血迹、黄水渗出来,要立刻告诉护士!需要马上更换。

3、洗澡要小心:尽量别让水弄湿贴膜/纱布。如果医生允许洗澡(通常不建议盆浴),可以用防水保鲜膜或专用防水贴仔细包裹好,避免淋湿,洗完后尽快擦干检查。最好咨询护士具体方法。

4、接头消毒是关键:每次输液前,护士会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导管接口。家属不要随意触碰导管接口,避免带入细菌。如果导管接口有渗液、红肿或疼痛,要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二、 要 “顺顺溜溜” - 保持管子通畅

管子细,里面容易残留药液或回血形成小血块,堵住就麻烦了。

护士会定期“冲洗”:护士会用生理盐水像“打气筒”一样(一推一停)冲洗管子,把里面的残留冲干净。尤其是在打完不同的药、输完营养液或血制品前后。

不输液时“封管”:暂时不用管子时,护士会往管子里打一点特殊的封管液(通常是稀释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把管子“封”起来,防止血液倒流凝固堵住。

三、 要 “明明白白” - 勤观察,早发现

早发现小问题,才能避免大麻烦。

1、看贴膜/纱布下面: 皮肤有没有发红、肿起来、摸起来热热的、疼?有没有渗血、流脓?贴膜/纱布有没有湿、脏、翘起来?

2、看露在外面的管子:管子有没有裂开、压扁?里面有没有看到回血(特别是长时间没输液时)?

 3、感觉身体变化:有没有突然发冷、打寒战、发烧?插管子的那条胳膊或腿有没有肿、胀、痛、摸起来比另一边热?皮肤表面血管有没有特别明显(怒张)?

四、 要 “牢牢靠靠” - 固定好,防脱出

管子脱出来不仅用不了,还可能出血。

1、护士会固定好: 管子会用专门的胶布、固定装置或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外面再贴膜覆盖。

2患者/家属注意:动作轻柔:穿脱衣服、翻身活动时要特别小心,别拉扯到管子。可以请护士指导怎么保护。千万不要自己试图调整管子位置、撕掉贴膜或固定装置。

3、特殊人群: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容易乱动,可能需要适当约束一下手脚,防止无意识地把管子拽出来(这个需要医生评估决定)。

五、 要 “清清楚楚” - 记录和沟通

护士会记录:哪天换了贴膜/纱布、哪天换了接头、管子情况如何,都会写清楚。

患者/家属可以:记住大概哪天换的敷贴(护士通常会在敷膜上写日期)。

六、五不要:

1.  不要自己随意触碰管子的入口处和接头。

2. 不要弄湿覆盖管子的贴膜/纱布。

3.  不要拉扯、折叠或压迫管子。

4.  不要擅自调整或拔出管子。

5.  不要隐瞒不适症状和异常情况。

拔管——安全撤离的"终末环节" 

当治疗结束,不再需要深静脉置管时,医生会评估是否拔除。拔管过程通常很快,但要注意:  

按压止血:由于导管较粗,拔管后需按压5-10分钟,避免出血。  

观察后续反应:拔管后1-2天内,仍要留意是否有局部血肿或感染。

深静脉置管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这根细管的“生命之旅”安全与否,离不开每一次规范的无菌操作、每一次细致的观察、每一次标准的冲封管和每一次认真的记录。它承载着治疗的重任,也连接着生命的希望。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让我们用专业与责任,守护好这条重要的生命通道。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ICU患者深静脉置管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