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尿常规检查的10个秘密:你的尿液会"说话"

尿常规检查的10个秘密:你的尿液会"说话"

何莉芳 天全县中医医院
2025年09月03日 20页 1992 海报 复制链接

一、尿液外观:健康状态的"第一印象"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透明状,颜色深浅与尿量、饮食和药物密切相关。晨尿因浓缩可能呈深黄色,大量饮水后则接近无色。若尿液呈浓茶色,需警惕血尿或溶血性疾病;乳白色可能为淋巴液漏出(乳糜尿);而酱油色尿则提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尿液透明度异常同样重要,浑浊尿可能含有结晶(如尿酸盐)、白细胞(脓尿)或细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月经血或阴道分泌物污染可能导致假性血尿,需结合显微镜检查鉴别。

二、尿液pH值:代谢状态的"酸碱晴雨表"

正常尿液pH值范围为4.6-8.0,平均5.5-6.5。饮食对pH值影响显著:高蛋白饮食(肉类)使尿液偏酸性(pH<5.5),而素食者尿液多呈碱性(pH>7.0)。

持续酸性尿(pH<5.0)需警惕肾小管酸中毒、尿酸结石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碱性尿(pH>7.5)则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如变形杆菌)、碳酸钙结石有关。动态监测pH值变化对指导结石预防(如尿酸结石需碱化尿液)具有重要意义。

三、尿比重:肾脏浓缩功能的"量化指标"

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3-1.030,受饮水量和肾脏浓缩能力调控。晨尿比重通常>1.020,若持续<1.010提示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可见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或多囊肾。

异常高比重尿(>1.030)多因脱水、糖尿病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导致,需结合血糖、血肌酐等指标综合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糖、蛋白质或造影剂可假性升高尿比重,需排除干扰因素。

四、蛋白质与葡萄糖:肾脏与代谢的"双重警报"

(一)尿蛋白

正常尿液蛋白含量<150mg/24h,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蛋白尿(<1g/24h)。持续性蛋白尿(>0.5g/24h)提示肾小球损伤,常见于肾炎、糖尿病肾病或狼疮性肾炎。

尿蛋白定量需结合尿肌酐计算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当ACR>30mg/g时需警惕早期肾病。值得注意的是,直立性蛋白尿(青少年多见)和溢出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需通过特殊检测鉴别。

(二)尿糖

正常尿液葡萄糖为阴性,当血糖>10mmol/L时(肾糖阈)可出现阳性。尿糖阳性需结合血糖检测区分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或肾性糖尿(如范可尼综合征)。

五、红细胞与白细胞:泌尿系统的"炎症信号"

(一)尿红细胞

正常尿液红细胞<3个/HPF,形态学检查可区分肾小球源性(变形红细胞为主)和非肾小球源性(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

血尿来源鉴别需结合尿红细胞位相:若变形红细胞>70%提示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而均一型红细胞多见于结石、肿瘤或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月经污染可能导致假性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确认。

(二)尿白细胞

正常尿液白细胞<5个/HPF,显著升高(>10个/HPF)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结合尿亚硝酸盐阳性(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六、特殊成分:被忽视的"疾病线索"

(一)尿酮体

正常尿液酮体为阴性,当脂肪代谢增强(饥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可致阳性。需注意,呕吐或长期腹泻可能导致假性酮体阳性,需结合血糖和血气分析鉴别。

(二)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正常尿液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10mg/dL。胆红素阳性提示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炎)或阻塞性黄疸(如胆道梗阻),而尿胆原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胆红素>34μmol/L时可能干扰尿胆红素检测,需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认。

通过系统解读这10个核心指标,尿常规检查可揭示从代谢紊乱到器官损伤的全方位健康信息。建议健康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筛查,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增加检测频率,真正实现"尿液说话,健康在握"。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尿常规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