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别再忽视!孩子频繁眨眼背后的健康隐忧

别再忽视!孩子频繁眨眼背后的健康隐忧

刘蕊 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
2024年11月13日 41页 2207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细微的身体变化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信号。家长们是否注意到,孩子有时会频繁眨眼,甚至伴有挤眉弄眼、耸鼻等动作?很多人可能将其视为孩子的不良习惯而掉以轻心。但事实上,频繁眨眼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

一、眼部疾病:最常见的诱因

1.干眼症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接触手机、平板、电视的时间大幅增加。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容易引发干眼症。干眼症会导致孩子眼睛干涩、发痒,为了缓解不适,孩子就会频繁眨眼。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干燥、风沙大,使用空调暖气导致室内湿度降低,以及长期处于烟雾、粉尘环境中,也会加重干眼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挑食导致维生素A、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同样会影响泪液分泌,增加干眼症风险。

2.结膜炎

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感染性结膜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除了频繁眨眼,还会出现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其中,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极强,易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传播。过敏性结膜炎则与孩子接触过敏原有关,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孩子往往会感觉眼睛奇痒无比,忍不住频繁眨眼、揉眼。

3.倒睫

有些孩子由于眼睑内翻,睫毛向内生长,刺激眼球表面,导致眼睛异物感明显。为了减轻这种不适,孩子会不自觉地频繁眨眼。长期的倒睫刺激,还可能损伤角膜,形成角膜上皮缺损,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角膜溃疡,影响视力。

二、神经系统问题:不可小觑的因素

1.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常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频繁眨眼是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歪嘴、耸肩、清嗓子等其他动作。抽动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因素等有关。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家长切勿指责,以免增加孩子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加重。

2.多动症

多动症患儿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表现外,部分孩子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的症状。这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影响眼部肌肉的控制有关。多动症孩子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眨眼频率,且眨眼动作较为急促、频繁。值得注意的是,多动症常与其他心理行为问题共病,如学习障碍、睡眠障碍等,需要综合评估与干预。

3.其他因素

习惯性眨眼

有些孩子可能最初是因为眼部不适而频繁眨眼,当不适症状消失后,却形成了习惯性眨眼。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此外,孩子模仿他人频繁眨眼的行为,也容易形成习惯性眨眼。部分孩子在紧张或无聊的状态下,会通过频繁眨眼来缓解情绪,久而久之形成固定习惯。

4.心理因素

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时,也可能通过频繁眨眼来缓解内心的不安。比如,面临考试压力、与同学发生矛盾、家庭环境不和谐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这种表现。

三、发现频繁眨眼,家长该怎么做?

1.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发现孩子频繁眨眼,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前往眼科或儿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视力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明确病因。对于怀疑抽动症或多动症的孩子,可能还需要进行心理评估、脑电图检查等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2.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眼部疾病引起的,应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如干眼症需要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同时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结膜炎则需要根据感染类型,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抗病毒眼药水;倒睫症状较轻的,可以定期拔除倒睫,严重的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抽动症、多动症等神经系统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

3.纠正习惯与缓解心理压力

对于习惯性眨眼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引导,提醒孩子有意识地控制眨眼频率,避免过度关注反而强化孩子的行为。可以尝试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逐渐减少眨眼次数。同时,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眼部疾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