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损伤家庭急救,中医骨伤知识必备
日常生活中,跌打损伤是常见意外,无论是运动扭伤、走路摔倒,还是家务劳动中的磕碰,都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甚至骨折。面对这些情况,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至关重要。中医骨伤科在跌打损伤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医骨伤知识和家庭急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减轻伤害,促进恢复。
一、认识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因外力撞击、扭挫、跌仆等导致的身体损伤,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如肌肉、韧带、皮肤)、关节扭伤、骨折等。中医认为,跌打损伤的病机主要是“气血瘀滞”,即外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出现肿胀、疼痛、淤青等症状。常见的跌打损伤包括:
软组织挫伤:皮肤、肌肉受到撞击或挤压,局部出现疼痛、肿胀。
关节扭伤:关节过度扭转导致韧带拉伤,常见于踝关节、手腕等部位。
骨折:外力导致骨骼断裂,可能伴随明显疼痛、畸形、活动受限。
二、中医骨伤的急救方法
中医在跌打损伤的急救领域的处理方法包括冷敷、外敷药膏、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在家庭急救中可灵活运用,但需严格遵循“损伤阶段”和“症状表现”的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伤情。
冷敷法
中医理论认为,“热则血行,冷则血凝”,即外力撞击导致的局部气血瘀滞,在损伤初期(24-48小时内)若用温热刺激(如热毛巾、热水袋),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反而加重出血和肿胀;而冷敷可通过低温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具体操作时,可用冰袋(包裹毛巾避免冻伤皮肤)或冷水浸湿的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例如踝关节扭伤后,立即用冰袋敷在肿胀处,能有效控制皮下淤血扩散。需注意,冷敷仅适用于闭合性损伤(皮肤无破损),若皮肤已破溃,则需改用其他方法,避免引发感染。
外敷药膏
中医外治法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膏是跌打损伤恢复期的重要辅助手段。常用的如云南白药膏(含三七等活血药材)、红花油(以红花、樟脑为主)、跌打万花油(含马钱子、栀子等)等,这些药膏通过皮肤渗透,直接作用于淤血部位,促进气血运行,加速瘀斑消散。但需特别注意使用时机——损伤初期(24-48小时内)因局部仍处于出血活跃期,外敷药膏可能加重出血,故应在受伤48小时后,待出血稳定再使用。此外,若皮肤存在破损、水疱或过敏体质者,应避免直接外敷,以免刺激伤口或引发皮炎。使用时可取适量药膏轻柔涂抹于淤青或肿胀处,每日2-3次,配合轻柔按摩(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以增强药效。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调理气血的重要手法,但在跌打损伤的不同阶段需严格区分适应症。损伤初期(24小时内),受伤部位的小血管处于破裂状态,此时按摩可能进一步破坏血管,加重出血和肿胀,因此绝对禁止。48小时后,局部出血基本停止,此时可在疼痛较轻的区域(如远离肿胀中心的边缘)进行轻柔按摩。手法以“揉、推、捏”为主,例如用手掌根部顺时针轻揉淤青周围,或从远端向近端轻轻推捋肌肉,目的是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因淤血阻滞导致的肌肉紧张。但需警惕两种情况:一是若怀疑骨折(如关节畸形、异常活动),强行按摩可能导致断端移位,加重损伤;二是严重扭伤(如韧带完全撕裂)时,按摩可能进一步破坏软组织结构,此时应优先固定并就医。
三、中医骨伤的后续调理
跌打损伤进入恢复期(通常为受伤3天后)后,中医强调“内外兼治、动静结合”的调理原则,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促进组织修复,同时预防后遗症(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中药外敷
此阶段外敷药膏的作用从“止血”转为“化瘀生新”。例如红花油可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淤血吸收;跌打万花油中的栀子、马钱子具有消肿止痛功效。使用时需注意:先将药膏均匀涂抹于淤青或肿胀处,再用手掌根部以打圈方式轻柔按摩,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若皮肤出现瘙痒、红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干净。
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内服药的核心是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例如三七片(含三七总皂苷)可改善微循环,加速淤血消散;云南白药胶囊(含草乌、三七等)兼具止血与化瘀双重作用,适用于损伤初期至恢复期。服用时需遵医嘱,避免过量(如三七片每日不超过3次,每次2-3片)。此外,气血虚弱者(如老年人)可配合八珍汤(党参、白术、当归等)补益气血,促进组织修复。
推拿按摩
恢复期的按摩以“轻柔渗透”为原则,目的是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例如踝关节扭伤恢复后期,可用拇指按压小腿外侧的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再沿小腿肌肉从远端向近端推捋,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但需避开骨折未愈合的部位(如手腕骨折固定期间不可按摩腕关节),且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但不疼痛为宜。
功能锻炼
“动则生阳”,适度的功能锻炼能促进气血运行,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脚踝扭伤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平躺时缓慢勾脚尖至最大限度(背屈),保持5秒后缓缓下压脚尖(跖屈),重复10次/组,每日3组。骨折愈合后期(如拆除石膏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负重训练,如手握哑铃做手腕屈伸动作,从轻重量(0.5kg)开始,逐渐增加至2kg。
四、预防跌打损伤的建议
运动前充分热身
热身能提高肌肉温度和弹性,增强关节灵活性,减少突然发力导致的拉伤。建议运动前进行5-10分钟动态热身,如高抬腿(双腿交替快速抬高至髋部)、弓步走(前腿屈膝90°,后腿伸直向前迈步)、手臂绕环(双臂伸直画圈)等,让身体从静止状态平稳过渡到运动状态。
穿合适的鞋子
鞋子的防滑性、支撑性和缓冲性能直接影响足踝稳定性。例如跑步时应选择鞋底有深纹路(如越野跑鞋)的运动鞋,避免穿平底布鞋或拖鞋;打篮球时需穿高帮篮球鞋以保护踝关节;老年人日常行走建议穿轻便、鞋底有防滑颗粒的健步鞋,减少雨天滑倒风险。
家居环境安全
居家环境中,地面湿滑、杂物堆积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原因。建议厨房铺设防滑垫,卫生间安装扶手;客厅避免电线横跨地面,及时清理散落的玩具或书籍;楼梯处安装感应灯,夜间起床时可避免踩空。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强健的肌肉能为关节提供更好的支撑,减少扭伤概率。例如每天进行靠墙静蹲(后背贴墙,双膝弯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坚持30秒/组,每日3组)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平板支撑(双肘和双脚支撑地面,身体呈直线,坚持30秒/组,每日2组)能提升核心肌群稳定性,预防腰扭伤。
五、结语
跌打损伤虽常见,但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大大减轻伤害,促进恢复。中医骨伤科在跌打损伤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医急救知识,如冷敷、外敷药膏、推拿按摩等,可以在家庭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若损伤严重或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