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心脏骤停急救三部曲:判断、呼救、施救

心脏骤停急救三部曲:判断、呼救、施救

谭春初 衡东县中医医院
2025年07月09日 25页 2461 海报 复制链接

心脏骤停就像一颗突然引爆的“健康炸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全身血液循环中断。数据显示,心脏骤停发生后,每延迟抢救1分钟,生存率就会下降7%~10%,超过10分钟后,生存希望极其渺茫。但如果能在黄金4分钟内正确实施急救,就能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掌握“判断、呼救、施救”这三部曲,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第一步:快速判断,识别心脏骤停

面对突然倒地的人,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后续急救措施的有效性。判断过程需在10秒钟内完成,可遵循“一查二看三感受 原则。

“一查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若患者毫无反应(无睁眼、无应答、无肢体活动),则提示意识丧失。

“二看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同时聆听是否有呼吸声音。注意要观察5~10秒,避免将叹息样呼吸(心脏骤停时常见的无效呼吸)误认为正常呼吸。若胸部无起伏或仅有微弱、不规则的喘息,说明呼吸异常。

“三感受脉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从患者喉结处向外侧滑动2~3厘米,触摸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若10秒内未触及脉搏,或脉搏极其微弱难以辨别,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

当意识丧失、呼吸异常、脉搏消失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第二步:规范呼救,搭建生命通道

确认心脏骤停后,切勿独自盲目施救,及时有效的呼救能为患者争取更多专业救援力量。呼救要做到“清晰、准确、全面”。

首先,立即呼叫周围人帮忙:大声喊 “有人晕倒了,快帮忙拨打120!”“请拿附近的AED过来!”,明确指派任务,避免人群围观却无人行动的情况。若现场只有自己,需先拨打急救电话,再返回进行施救。

拨打120时,要清晰说明四个关键信息: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精确到街道门牌号、楼层房间号);患者的状态(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如正在进行心肺复苏);留下有效的联系电话,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准备接听回电。

同时,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能自动分析心率并释放电流除颤,非专业人员也能操作。在机场、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通常设有AED,找到后需立即携带至患者身边,为后续除颤做好准备。

第三步:科学施救,实施心肺复苏

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施救过程需严格遵循“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流程,即CPR操作。

胸外按压是核心环节:让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如地面、硬板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叉重叠(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骨中下段,相当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时要注意用力均匀,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避免中断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

开放气道需清除异物:若患者口中有呕吐物、痰液等异物,需用手指(食指和中指)从嘴角伸入,清除干净;若无异物,采用仰头提颏法——一手按住患者额头,另一手托住下颌,使头部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辅助供氧:施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深吸一口气后,双唇紧贴患者口唇,缓慢持续吹气(约1秒),观察到患者胸部起伏后松开鼻子,让气体排出。每做30次胸外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操作。

当AED到达后,需立即停止胸外按压,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打开电源,粘贴电极片(电极片上有图示,分别贴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和左乳头外侧),让所有人离开患者身体,AED自动分析心率。若提示需要除颤,按下放电按钮,完成除颤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直至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心脏骤停急救的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判断失误会延误时机,呼救不当会浪费时间,施救错误则可能无效甚至造成伤害。记住,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做了总比不做好,正确做比随便做好”。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三部曲,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守护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建议大家积极参加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掌握实操技能,让急救知识真正转化为救人的能力。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心脏骤停急救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