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中风”预警:身体发出的“求救暗号”

“脑中风”预警:身体发出的“求救暗号”

张彬 湖南醴陵泰安医院
2025年07月09日 31页 2611 海报 复制链接

“突然头晕站不稳,是不是累着了?”“说话突然含糊,过会儿又好了,应该没事吧?”这些被忽视的身体异常,可能是脑中风(脑卒中)的“求救暗号”。脑中风就像大脑里的“血管地震”,发作前往往会有几次“小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惜80%的人会错过这些预警。识别这些暗号,抓住发病后的“黄金6小时”,能大幅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这些 “小动作” 可能是中风前兆

脑中风的先兆症状就像身体的 “异常信号灯”,来得突然,持续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小时),很容易被误认为“小毛病”。

突然头晕是最常见的暗号之一,感觉天旋地转,站着要扶东西才不会摔倒,可能是脑血管狭窄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就像水管堵塞前的 “水流波动”。65岁的周大爷晨练时突然头晕,坐下休息5分钟好了,没当回事,3天后突发脑梗死,幸好抢救及时没留后遗症。

肢体麻木无力常表现为“一侧身体不好使”:握筷子时突然掉了,走路时一条腿拖不动,甚至嘴角向一侧歪斜。这是因为大脑控制运动的区域暂时缺血,就像电线接触不良导致灯泡闪烁。58 岁的王阿姨炒菜时突然左手抬不起来,菜铲掉在地上,10分钟后恢复正常,检查发现是颈动脉斑块脱落,及时治疗避免了大中风。

言语障碍也很典型:想说“吃饭”却说出“喝水”,别人说话能听懂但自己表达不清,或听不明白别人的话。这是大脑语言中枢缺血的信号,就像信号塔故障导致通话中断。45岁的张先生开会时突然说不出完整句子,同事以为他紧张,会后症状消失,直到做脑部CT才发现有小面积缺血灶。

还有些容易被忽略的暗号:突然视物模糊(看东西像隔层毛玻璃)、剧烈头痛(从未有过的炸裂样疼痛)、打哈欠不止(脑缺氧的本能反应)、突然出现遗忘但过会儿又好了。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哪怕自行缓解,也要立即就医。

黄金救治时间:每分每秒都在救命

脑梗死发作后,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且不可再生。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治时间”是6小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疏通堵塞的血管,就像给淤塞的河道清淤。超过这个时间窗,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脑出血的进展更快,有时甚至没有先兆,但若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模糊,必须在1小时内到医院,就像扑灭刚燃起的火苗,越早控制损失越小。72岁的李爷爷凌晨突发头痛呕吐,家人以为是“吃坏了”,2小时后送医时已出现脑疝,虽保住性命却半身不遂。医生说:“如果早1小时来,手术效果会好很多。”

记住“中风120” 原则能快速识别:“1”看脸是否对称(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2”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力(抬举时一侧下落);“0”听说话是否清晰(是否含糊不清)。只要有一项异常,立即拨打120,比自己开车送医更安全(急救车能在途中做初步处理)。

哪些人要特别警惕这些暗号?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脑中风的 “高危人群”,就像血管里的 “三高环境”,容易引发血管堵塞或破裂。数据显示,血压超过160/100mmHg的人,中风风险是常人的4倍;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壁脆弱,更易出现微小血栓。

吸烟酗酒如同血管泡在“腐蚀液”里,尼古丁伤内皮,酒精升血压,中风风险倍增。久坐肥胖也不容忽视,血流变慢、脂肪堆积形成斑块,就像水管结垢。每周运动不足三次,中风风险高出一半。

收到暗号后该做什么?

出现先兆症状时,别等“自行缓解”。哪怕症状几分钟就消失,也要在24小时内到医院做脑部CT或颈动脉超声,排查脑血管是否有狭窄、斑块,排查心脏是否有房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1周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达10%,及时治疗能防患于未然。

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出现头晕或肢体无力时,别强行起身或走动,避免摔倒受伤;若在家中,可平卧并抬高头部(约30度),保持呼吸通畅,就像给波动的血管 “降速稳压”。

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告诉医生 “症状从几点几分开始,持续了多久”,这对判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就像火灾报警时要说明起火时间,能帮助消防员判断火势。

脑中风可怕在“突然性和“隐匿性”,但并非无迹可寻。被忽略的头晕、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短暂性记忆力丧失。是身体在“呼救”。中风救治与时间赛跑,早识别暗号、早治疗,就多一分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与其事后后悔,不如现在记住这些可能是你或家人“生命暗号”的“求救信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中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