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疝气术后能马上下床吗?外科护理告诉你正确康复方式

疝气术后能马上下床吗?外科护理告诉你正确康复方式

黄成 郴州市中医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10页 2519 海报 复制链接

65岁的王大爷刚刚做完疝气手术,第二天便急着下床活动,他认为只有“多动动才能恢复快”,结果刚走没几步,就感觉伤口十分疼痛,吓得他赶紧躺回床上。而同病房30岁的小李则老老实实躺在床上,担心乱走动会导致伤口裂开,就连翻身都小心翼翼,但术后一段时间却出现了便秘、腹胀等问题。那么,疝气手术后能不能马上下床呢?什么时候开始活动才是正确的?等等问题,困扰着不少患者和家属。接下来,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有关外科护理中疝气术后的正确康复方式。

一、疝气术后能不能马上下床?

很多患者认为,为了确保术后伤口愈合保持绝对卧床才是对的,活动会导致伤口裂开或疝气复发。其实,此种想法并不准确。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疗法开始广泛渗透于疝气手术中,多数患者术后伤口较小、恢复快,通常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一般情况下,术中局部麻醉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尝试下床活动,如床边缓慢站立、家属看护慢走等;术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第一天,若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在护理人员或家人协助下下床散步。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避免患者出现肠粘连、便秘等问题,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伤口愈合。但需注意的是,患者下床过程中动作更换需缓慢、轻微,散步活动也需适度,不可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以免牵拉伤口。

二、术后不同时间的康复活动要点

    疝气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阶段性的,需要循序渐进,并按照不同阶段的身体恢复情况调整相应的活动方式:

(1)术后1-3天:患者应以休息为主,尤其有创手术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影响较大,更需要严格遵医嘱休息。日常活动以“不引起伤口疼痛”为主,根据个人体力状况,如需活动可寻求他人帮助或自行缓慢活动。可先尝试床边站立、缓慢行走,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由仰卧位转变为坐位或站立位时,动作转换要缓慢、轻柔,先侧身再用手臂支撑起身,配合下肢力量下床活动,以免突然用力导致腹压增加。并且,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可适当延长此康复阶段。

    (2)术后1-4周:逐渐增加活动量,每次散步时间可增加至15-20分钟,但要尽可能避免做弯腰、爬楼梯、下蹲等动作,导致腹压增加。也不可提重物、抱重物,若需蹲下拾东西,最好先蹲下,保持腰部挺直,然后缓慢站立。

(3)术后1个月:若患者恢复较好,可以尝试做日常家务,延长散步时间,但依旧要避免剧烈运动,如举重、打球、跑步等。术后3个月内均需禁止参与重体力劳动,以免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疝气复发。

三、做好伤口和饮食的细节处理

    伤口护理是疝气手术患者康复要点,做好以下几点能避免感染,加速患者康复:

(1)按时查看伤口情况:每日按时检查手术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出血等情况,若发现有红、肿、热、痛反应,或有脓性分泌物渗出,警惕患者是否已出现感染预兆,需及时就医。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疝气手术后伤口由无菌敷料覆盖,避免细菌侵袭感染。在日常护理中避免弄脏、弄湿敷料,按时为伤口换药并更换新敷料。若不小心沾水需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并开展相应的预防感染处理。洗澡时最好选择擦浴,以防淋浴直接冲洗不小心沾湿伤口,通常医生会建议术后7天左右拆线再洗澡比较安全。

(3)禁止抓挠伤口:伤口在愈合过程中,由于新生神经、血管以及局部肉芽组织生长,会引起瘙痒症状。若未发现有疼痛、红肿等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可用手抓挠,以免不慎抓破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可以借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缓解瘙痒。

(4)坚持清淡易消化饮食:术后当日可选择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术后第二日,可选择半流质饮食,如面条、小米粥;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可以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需要多摄入纤维素保持排便通畅,可选择新鲜蔬果、粗粮食物,以防便秘。

(5)多饮水、戒烟酒:每天喝足够的水可预防便秘,注意分次饮用以免引起腹胀。戒烟、戒酒,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刺激胃肠道,保持腹压稳定,有利于伤口愈合。

实际上,只要掌握正确的康复护理方式,不过度静养、不急于求成,就能助力早日康复。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疝气术护理康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