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慢性咳嗽总不好?全科视角解析过敏、胃食管反流与哮喘

慢性咳嗽总不好?全科视角解析过敏、胃食管反流与哮喘

韦艳荷 荔浦市荔城镇卫生院综合科
2025年06月25日 17页 1075 海报 复制链接

一、过敏:被忽视的“免疫风暴”

1. 过敏性疾病的咳嗽特征

过敏引发的慢性咳嗽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晨起加重,遇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症状加剧。

2. 过敏咳嗽的三大诊断线索

  • 过敏史:患者或家族成员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病史。

  • 实验室证据:血清总IgE>200IU/mL,或特异性IgE阳性(如尘螨、花粉)。

  • 治疗反应: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治疗2—4周后症状显著缓解。

3. 过敏咳嗽的鉴别要点

需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区分:EB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2.5%,但肺功能正常且无气道高反应性,而过敏咳嗽患者痰嗜酸粒细胞可能正常。

二、胃食管反流:沉默的“上气道攻击”

1. 反流性咳嗽的机制

胃酸反流至食管后,可通过两种途径引发咳嗽:

  • 微吸入:反流物进入气管,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

  • 神经反射:食管下端迷走神经受刺激,引发支气管痉挛。

2. 反流咳嗽的临床特征

  • 时间模式:餐后1小时内或平卧时加重,夜间常因反流物积聚而咳嗽。

  • 伴随症状:40%患者伴反酸、烧心,但30%患者仅以咳嗽为唯一表现。

  • 检查证据:胃镜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或食管测压显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

3. 反流咳嗽的误诊陷阱

需警惕“隐匿性反流”:部分患者食管pH监测阴性,但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发现食管体部蠕动障碍,或通过咳嗽激发试验(如灌酸试验)诱发咳嗽,可辅助诊断。

三、哮喘:咳嗽可能是唯一信号

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隐匿性

CVA是哮喘的特殊类型,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无喘息、气促。其核心机制是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常呈阳性。

2. CVA的诊断标准

  • 慢性咳嗽:持续>8周,多为刺激性干咳。

  • 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

  • 治疗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后症状缓解。

  • 排除其他病因:需通过胸片、肺功能、诱导痰检查排除感染、EB等疾病。

3. CVA与典型哮喘的关联

约30%—40%的CVA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为典型哮喘,因此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研究显示,持续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以上,可显著降低哮喘转化风险。

四、全科诊断路径:从症状到病因的“四步法”

1. 第一步:详细病史采集

  • 咳嗽特征:询问咳嗽的昼夜节律(夜间加重提示CVA或GERC)、诱发因素(过敏原接触、体位改变)。

  • 伴随症状:反酸、烧心(GERC)、鼻塞流涕(UACS)、喘息(哮喘)。

  • 用药史: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引发干咳,发生率约15%。

2. 第二步:基础检查

  • 胸片/CT:排除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结构性病变。

  • 肺功能:检测FEV1、FVC、PEF,评估气道阻塞程度。

  • 诱导痰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提示EB或哮喘。

3. 第三步:针对性检查

  • 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 24小时食管pH监测:GERC诊断金标准。

  • 支气管激发试验:CVA确诊关键。

4. 第四步:诊断性治疗

若病因仍不明确,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试用2—4周,有效提示过敏或EB。

  •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20mg bid,治疗4周,有效提示GERC。

  •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吸入,有效提示CVA。

五、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1. 过敏咳嗽的治疗

  • 一线方案: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 二线方案:对激素抵抗者,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

  • 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者,舌下含服脱敏制剂可降低复发率。

2. 反流咳嗽的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cm、避免高脂饮食。

  • 药物治疗:PPI(如奥美拉唑)联合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疗程需8—12周。

  • 手术干预:对药物治疗无效者,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有效率可达85%。

结语:全科医生的“破案”思维

慢性咳嗽诊断如侦探破案,过敏、反流、哮喘等病因借咳嗽“发声”。全科医生要善用“病史—检查—治疗”闭环思维,精准诊断、规范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为患者康复指引方向。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性咳嗽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