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胆结石是怎么来的?该如何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是怎么来的?该如何预防胆结石

高俊 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52页 1826 海报 复制链接

胆结石疾病症状与常见胃肠道疾病症状类似,因此易被忽视或者误诊,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干预。在饮食、生活作息等因素的影响下,胆结石疾病可能会突然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很多人都认为平常没有感觉到异样,怎么突然就有胆结石了呢?

1.胆结石出现的危险因素

胆结石(胆石症)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囊功能异常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1)胆汁成分失衡。胆汁中的胆盐、磷脂和胆固醇通常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若是因某些因素打破其平衡就可能引发胆结石。例如,长期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会增加胆汁的胆固醇含量,导致胆固醇逐渐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肝硬化、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胆汁成分,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2)胆囊功能异常。当胆囊的收缩功能减弱或排空延迟时,胆汁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胆汁成分沉淀,而形成结石。如果患有胆囊慢性炎症疾病,也会使胆囊壁增厚、纤维化,而影响胆囊收缩功能,亦或是胆囊管先天性异常、狭窄,胆汁排出不畅,也会增加胆结石风险。

(3)生活习惯。比如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尤其是不吃早餐,会使胆汁长时间储存而无法及时排出,长期就会导致胆固醇容易析出结晶,增加胆结石发生风险。日常不经常运动,或者长期久坐,会减弱使胆囊的收缩功能造成胆汁排空延迟,从而引发胆结石。另外,身材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增加胆固醇分解速率,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促进胆结石的形成。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因素外,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等也与胆结石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比如女性受到雌激素影响,比男性更易形成胆结石,尤其是存在服用避孕药或进行激素替代疗法的情况。在年龄方面,通常年龄增长,其胆结石风险也会增加。如果家族中有胆结石病史,其发病率会相对较高,这主要与遗传基因对胆汁成分代谢的影响有关。

2.胆结石的症状表现和危害

(1)症状:胆结石急性发作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胆绞痛,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肩胛、背部,且伴随着恶心呕吐,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黄疸症状。

(2)危害:胆结石刺激胆囊壁,会引起炎症反应,严重可引起胆囊壁的增厚和功能损害。若胆结石移动并阻塞胰管时,会引起胰腺炎。如果病情严重,胆结石还可能引起胆囊穿孔、腹膜炎,危急生命安全。另外,在结石的长期刺激下,还可能发生癌变。虽然几率低,一旦发生则病情十分严重,且结石体积越大造成癌变几率越高。

3.胆结石的预防措施

胆结石的发生与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加强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其发生风险。

(1)健康饮食。饮食规律是预防胆结石发生的基础,保持每日进食时间规律,坚决杜绝节食和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尤其不能忘记吃早饭。食物多选择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全谷物类食物,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及鱼肉类、海产类食物,这些食物对胆囊健康十分有益。相反,要少吃或尽量不吃油腻、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以免增加消化负担。同时,要控制刺激性食物、碳酸饮料、酒精的摄入,避免胃液刺激胆道收缩增加结石形成风险。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必不可少,水分可促进胆汁排泄。另外,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变质食物,瓜果蔬菜要洗净后食用,防止寄生虫引发疾病。

(2)规律生活。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坚决避免熬夜,以免打乱人体生物钟,而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也很重要,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运动时间不低于150分钟。负性情绪也会影响胆囊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分散注意力,比如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旅游等,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3)定期体检。胆结石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有关,因此高风险人群要定期到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检查胆囊是否处于健康状态。若出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应积极听从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从而有效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胆结石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