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黄金护理时刻
胸痛来袭,时间就是生命。在众多危及生命的急症中,心肌梗死犹如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庞大,且呈年轻化趋势。当心肌梗死发作时,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快速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降低后遗症风险的关键。本文将带你了解心肌梗死发作时的识别方法与应对策略,助你掌握急救护理关键步骤。
一、快速识别:捕捉心肌梗死的“蛛丝马迹”
心肌梗死发作时,身体会发出一系列“求救信号”,及时识别这些信号是实施急救的第一步。
典型胸痛
这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症状,表现为胸部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剧烈,似有重物压胸,让人喘不过气。疼痛持续不缓解,超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法缓解。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小指,也可至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曾有中年男性运动时突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放射至左肩,他以为是运动过度致肌肉拉伤未及时就医,结果延误治疗,导致心肌大面积坏死。
呼吸困难
患者会突然感到呼吸急促、气短,仿佛空气不够用,需要用力呼吸才能缓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即必须坐着才能呼吸,否则会感到极度不适。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部血液淤积,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者在心肌梗死发作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这是因为心脏与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一定关联,当心脏出现问题时,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症状。
其他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出汗、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意识丧失、晕厥。这些症状都是由于心肌梗死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全身器官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二、紧急应对:分秒必争的急救措施
一旦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立即停止活动
让患者就地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静,避免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导致病情恶化。比如,有的患者在发病时继续坚持行走或工作,结果导致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拨打急救电话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调度员患者的症状、所在位置等信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电话畅通,以便随时与急救人员沟通。同时,要安抚患者情绪,让其保持镇静。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身边有硝酸甘油,可让患者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如果5分钟后症状仍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但最多不超过3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血压过低或对硝酸甘油过敏,则不能使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它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目的是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黄金护理时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会迅速开展专业急救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对心肌梗死抢救至关重要。
心电监护
急救人员会立即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严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吸氧
立即监测血氧饱和度(SpO₂),若SpO₂<94%或存在呼吸困难,给予中低流量吸氧,维持SpO₂在94–98%;若SpO₂正常(≥94%),无需常规吸氧,避免过度氧疗;
合并急性心衰或肺水肿时,需根据病情调整氧疗方案(如高流量吸氧或无创通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吸氧可以减轻心肌损伤,缓解胸痛症状,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溶解血栓、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
三、转运与进一步治疗
完成现场急救处理后,急救人员迅速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在医院,患者可能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先进疗法,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
心肌梗死是危险疾病,若能快速识别症状,在黄金护理时刻采取正确急救护理措施,就能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和康复质量。让我们关注心脏健康,掌握急救知识,为生命护航。